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发展战略研究5(200年增刊)
<p id="zoom" style="TEXT-INDENT: 26px; LINE-HEIGHT: 150%"> 从以上的影响分析可以系统地了解到,高速公路建设和最终高速公路运输网络的形成确实为三明的经济社会全面翻身和持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机遇,把高速公路的积极影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变交通提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速,则是三明人在21世纪必须认真面对的历史考验和挑战。<br>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构只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硬”通道,我们还需要铺设与“硬”通道相匹配的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软”通道,也就是形成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以保证全面发挥“硬” 通道的基础作用,充分扩张它对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三明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铺设一条能保证用好用足“硬”通道的“软”通道是三明经济社会能否在高速公路时代加速发展的关键。交通条件历史性的重大改善使三明人永远失去了至少可以把部分滞后发展的责任推卸的对象,增添了区域发展的社会压力和迫切心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仅此而已还不够,真正对家乡富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三明人应该时刻把高速公路架设在自己的心里,特别是架设在自己对三明如何加快发展的思考中,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构架里放飞宏大的发展理想,勾画三明美丽而又繁荣的明天。下面是我们在前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即以“三三明”作为发展导向,构建“一带两圈”的经济布局,推行“一主三支”的产业结构,建立“一小两大”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三明的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在三明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br>
<br>
3.1战略定位:“三三明”<br>
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应当是“小”、“大”和“特”三大特点兼具的三明,或者简称“三三明”。“小”是指立足三明,即凭借高速公路对12个县、市、区的快速沟通,用市场机制激励三明区内的资源整合和产业重组,变分散劣势为集中优势,建成富有区域市场竞争力的“小三明”;“大”是跳出三明,即由西即东主动参与山海协作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从南到北分别融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大区域合作,稳步推进三明的外部延伸,建成在省内外和国际市场中具有影响力的“大三明”;“特”是指特色三明,即发挥三明的比较优势,加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抓活龙头企业,做强特色基地,办好专业市场,建成独具地方经济特色的“特三明”。<br>
3.1.1 “小三明”的内部整合<br>
长期以来,三明多山的地理结构和落后的交通条件给人们留下区内空间“大” 的印象、各县区之间距离“远”的感受,以及造成大家交流合作较“少”的现象。空间的隔离演变为体制分割,最后再形成二者之间的互为依托,把许多县区对外割裂开来,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的县域经济,结果相同但分散的资源,如西北部的旅游资源,不能整合起来形成经济优势;互补的资源,如大田的矿产资源和三明市区的工业能力,不能衔接起来形成正常的近距离的生产循环。相反,拥有资源的县区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和低层次开发利用比比皆是,生产要素无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优化配置,有限资源被肢解和浪费,资源的整体优势转变为分散开发的劣势。高速公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使整个三明区域向市区中心收拢,从境内跨越所需的时间来看,三明的确变小了。另外,高速公路网络一边直接穿过三明的十个县市,一边通过互通口也把其他两县纳入其快速通道,原来散落各地、互相隔离的县区一下子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互通的整体,县区之间合作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明显超过交通费用及其时间成本。所以,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从“小三明”的新概念出发,把三明作为一个区域整体来进行发展的战略思考,更加重视市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县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并以此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三明全区范围内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县市内对资源存量进行市场化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对产业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对接或重组,在各县区资源秉赋、产业能力和管理力量的有效整合和运作中,既保持和发挥各县区的资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又增加规模经营、互补运营以及产业链条衔接和延伸所带来的经济收益。<br>
3.1.2 “大三明”的外部延伸<br>
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再也不是对外相对封闭和隔离的区域了。作为福建省交通体系的中心和“双扇形”经济地带的“轴心”,三明的区位劣势变优势,四面八方都可以向外开放,交通枢纽的聚集、传送和扩散,区际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社会交流,加速了“大三明”的形成,使三明的经济影响和作用逐步扩展到区际、省际甚至国际。<br>
“大三明” 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记住和发挥三明的区位优势,最大程度地拓展三明的发展空间,以便和更多的区域进行经济分工与合作。在三明所拥有的许多外部延伸的可能和机会中,尤其要重视三个方面的区际拓展:一是主动接受沿海的经济辐射,承接产业转移或进行产业合作,在参与山海协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既发挥福建省经济腹地的作用,分享沿海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又借用沿海的空港、海港,把三明推向东南亚,推向全世界。二是南北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加强与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香港的经济对接和分工协作,把自己建成跨区域的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工业原材料储备和粗加工基地、渡假型生态旅游基地和物流中心。三是西进江西向内地延伸。三明经京福高速公路、永宁高速公路和江西境内的大京九线相接有着十分重要的空间扩展意义,它为我省特别是沿海地区又提供了两条快速便捷的出省通道,一方面有力地推动沿海地区和内陆省份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途经三明的省际间的人流和物流。它还为三明利用近邻的地理位置,全方位地和江西,并通过江西和其他内地省份,进行省市之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减少了交通费用所产生的成本约束。<br>
3.1.3 “特三明”的特色培植<br>
特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抓住特色就抓住了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许多交通条件先期改善的地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有高速公路的快速传送,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经济也是很难走出去的。因此,要增强三明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对区际经济发展的参与力与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要培植特色,也就是充分利用地区的特色资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在“特”字上下功夫,形成其他地区没有、或者有但没有我们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br>
要按照“培育特色资源—凸现产业特色—形成区域竞争力”的思路,因地制宜地扬优势、打品牌和创特色。要善于打破区域界限,开展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进行区域联动,特别是积极引进区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集中各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发展和壮大本区的特色产业。西部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深化农产品加工;要依托特色资源和特色产品,选准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三明、永安和大田要把纺织、机械、化工、林产加工、矿产加工、沿海辅助产业等行业做成特色产业;泰宁、将乐、沙县和尤溪要把生态旅游业做出特色。要注意培植特色骨干企业,推出一批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项目,对接沿海主导产业和中央省属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努力建设机械装备、纺织、林产加工、建材电子等特色产业聚集地,同时要求特色企业与特色专业市场对接,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延伸到专业市场,加大区外市场布点力度,提高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注意保护和进一步提升已经初具影响的品牌产品和特色产业,防止没有准入要求或压低准入条件的一轰而上的毁牌、砸牌行为,如沙县小吃已经到了从粗放式的外延扩大向规范化优质化经营转变的时候的。<br>
3.1.4“三三明”的内在关系<br>
“小三明”、“大三明”和“特三明”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和互相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都会通过对其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整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而每一个的滞后发展和薄弱不强都有可能拖别人的后腿,最后妨碍三明整体的发展与进步。加快建设好“小三明”,才能够有效地整合三明区内的资源和构筑三明的产业优势,形成和加强三明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接受沿海地区的辐射能力以及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对经济分工和合作的参与能力,提升和扩大三明在省内外的经济地位和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小三明”建设也谈不上“大三明”的崛起。“小三明”的建设也有利于“特三明”的形成和发展,不在全区范围内整合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让特色经济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对外扩张的实力,“特三明”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大三明”的构想和建设,不仅能够使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与眼光来思考和谋划三明的发展,还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集聚更多的要素资源,在与周边区际、省际的联合协作中,更快地去发展“小三明”;“大三明”还提供一个参照系,帮助我们发现三明的经济特色和比较优势,铺开一个更大的市场,让特色经济有了大有作为的舞台。但是,无论是“小三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大三明”区际竞争格局的形成都有赖于“特三明”的建设和三明特色经济的不断壮大。三者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在建设“小三明”、“大三明”和“特三明”的实践中,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是要统筹兼顾,有机衔接,互相促进,从而把三明置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开放背景和发展格局中,最大限度地推动三明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br>
<br>
3.2 经济布局:“一带两圈”<br>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的催化剂,它不可避免地会在它的互通口聚集生产资源和产业群体,并沿着路线向两边扩散和延伸,形成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产业带或经济带”。交通条件的改善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资源禀赋、自然地理结构,进而转换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布局。根据高速公路构架下的三明资源禀赋的整合和利用、区位优势的形成和发挥、中心城市的增长和辐射以及县区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我们认为,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更适宜推行“一带两圈” 的经济布局(见图3),即由泰宁、将乐、沙县、尤溪贯穿起来的“北部旅游经济带”;三明、永安、大田组合而成的“东部工业经济圈”;建宁、宁化、清流、眀溪连接而成的“西部农业经济圈”。<br>
<br>
<br>
图3 三明“一带两圈”的经济布局图<br>
<br>
3.2.1 构筑“北部旅游经济带”<br>
北三明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受交通“瓶颈”的制约,一个个旅游景点犹如断线的珍珠散落在山里谷间,彼此相距甚远,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加上交通费用、时间成本和旅途辛苦,游客人数增长缓慢,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无法抬高。京福高速公路对三明北部县区的连接和贯通,犹如把散开的珍珠又重新串了起来,打通了景点主要分布县区的旅游通道,拉出了一条“旅游经济带”。<br>
北部旅游带首先整合原来分散的人文地理、生态景观、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在集群效应、互补效应和延伸效应的形成和发挥中,三明的旅游资源将以更快的速度真正地向旅游市场、旅游经济转化。其次,凭借高速公路东西南北的四面延伸和铺开,北部旅游带可以广纳天下游客,在稳固闽东南旅游人口的同时,走向海外开拓东南亚旅游市场,在吸纳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客源的同时,西进江西迎接内地省份的游客,到时脱颖而出的三明不仅是我省又一个旅游热点,而且还会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一处观光要地。再次,三明旅游带还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北承南平大武夷旅游区,东接福州、泉州和厦门沿海旅游城市,西连江西旅游资源,实现“旅游黄金路”南北延伸和东西互联,在合作经营中,延揽武夷山和江西的游客,截流福、泉和厦的客源,间接地扩大自己的旅游市场。最后,北部旅游带还带动沙县向旅游中心城市扩展,激活和提升沙县的饮食文化,增加文化娱乐和体育休闲的设施,扩建新建星级的宾馆饭店,推动三次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反过来沙县又以温馨快乐的夜生活对接白天的游览活动,满足游客吃、住、玩等多元化的需求,使旅游带的市场功能更加完善和配套。<br>
3.2.2 重振“东部工业经济圈”<br>
在高速公路连接下,由三明市区、永安市和大田县围成的东部工业经济圈比起原来各自为营的发展有着更大的优势和更有希望的前景。其主要表现是:1)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新工业经济区开发积极互动。尼葛高新园区和三泉高速沿线的工业园区从原工业基地近距离获取工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大了运营的利润空间;借鉴工业生产经营的经验和教训,用理性决策取代盲目行事,减少了投资失误;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引进和消化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了的产业创新能力。近邻老工业基地的这些好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新工业经济区开发的优势和力度。反过来,新工业经济区的发展与壮大又惠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原来主要集中在三明市区狭窄地带的老工业基地可以借助新区突破地理条件的约束,向东南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行更为合理的企业布局;在增加经济圈内,特别是新工业区产品需求的同时,又通过与沿海地区距离的拉近,扩大沿海及海外的销售市场;把新区作为一个中介力量,引进和传接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国外的生产资金、先进技术、各类人才和市场信息,促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生产人员的结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最后还可以与新区形成互补性的、链条式的产业合作,借新区的繁荣加强自己的发展后劲,实现资源加工型的基础工业与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更大的新老工业产业的集群效应。<br>
2)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为推进。梅列、三元是三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而且这两化已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构建东部工业经济圈就是把这种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为推进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从比较狭小的两区向更为广大的三明东南部拓展,提升永安两化的水平,加快大田两化的速度,最后汇入沿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与其并驾齐趋。东部工业经济的壮大将从就业机会的创造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两个方面促进当地的城市化,前者带动当地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外来务工人口的流进,以及由此形成的人口、市场等的集聚,后者则为市政建设和城市的其他发展需要、功能的健全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由工业化推进的城市化实际上又是一个人口、资本、市场和产业的集聚和兴起的过程,所以它能够从劳动力供给、资本和产品市场的形成、信息传递和人才流进、生活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地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借梅列、三元两区城市化之势而加快的永安和大田的城市化进程将有利于老工业基地的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与发展,有利于三明东南新型工业区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繁荣。<br>
3)工业产业规模拓展和结构优化并举。东部工业经济圈一方面缓解生产空间和运输能力对工业企业扩大生产的约束,另一方面利用新老工业区的产业互动和延伸,既使整个经济圈的工业生产总量迅速扩大,又让不少工业企业在合作经营中上规模。与此同时,经济圈带来的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十分明显。一是产业多元化,从原来三明市区的钢铁、重机和化工产业扩展到永安的林产加工业、纺织工业以及大田的矿产工业。二是产业链形成,如从产出联系来看,有利用资源初加工的原料工业、依靠原材料投入的设备行业以及借助原料和设备生产终端产品的工业。三是高科技工业比重上升,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br>
4)产业承接和外资引入共进。东部工业经济圈工业经济容量的扩大、工业资源的整合以及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拉近,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三明与沿海地区进行工业的产业承接。如利用资源工业和基础工业的优势承接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形成的工业产业梯度转移,其中钢筋、木材和水泥等组合建材的生产将使三明有望成为福建最大的建材生产工业基地;永安以布纺、布染为主的纺织业可能凭借原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优势牵引泉州的制衣企业西移,在东部工业经济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纺织行业;还有三明的钢铁工业和永安林木工业与沿海的家具制造业的衔接也会带动家具生产在工业经济圈力迅速发展。以上这些变化和发展都会直接间接地改善和优化这里的投资环境,突出和提升东部经济圈的地理和经济优势,扩大在这里投资的盈利空间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进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据统计,在京福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期间三明吸引的外资呈明显的增长态势,仅仅2003年永安的尼葛工业区就有12家大企业进入,吸引投资12亿元。相信高速公路的继续建设会给三明带来一轮又一轮的外来投资的新热潮,三明必将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继续在福建乃至东南地区的工业领域独领风骚。<br>
3.2.3开发“西部农业经济圈”<br>
利用三明山清水秀、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是三明区域经济布局的又一个亮点。坐落在由京福高速公路、鹰厦铁路、205国道与永宁高速公路交通干线环绕的三明西部的明溪、清流、宁化和建宁等四县,农林绿色资源丰富,特色农林产品繁多,加上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雨水,农业林业生产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借助高速公路运输优势建立三明西部绿色农业经济圈可以进一步强化这里长期形成的农林产业生产基础,实行规模化和市场化经营,把农林产业做大做强并做出特色,成为福建、两个三角洲甚至东南亚的特色农林产品的供应基地。首先,经济圈打破县域的分割与限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里集中进行农林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如优质粮和烟叶的生产可以在经济圈里全面铺开,以建设福建的西部粮仓和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还有可以组合各县的特色生产如明溪南方红豆杉、清流藤头花卉苗木和建宁的落叶果建立三明西部的生物、生态经济区,整合宁化、明溪、建宁、清流的肉牛、肉羊养殖形成三明西部的牛肉羊肉生产和供应基地。其次,经济圈的建构有助于形成和扩大农林产品市场和为市场服务的农林产品保鲜、清洗、包装、运输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密切市场需求与农户林户供给之间的联系、种植与加工之间关系的中介和链接作用,促进农林产品的深加工和产品延伸,提高三明西部农业林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最后,经济圈还可以利用四个县的合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林产畜产科研中心,为良种培育、科学种植和饲养、以至保鲜和提高营养价值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加强四县的联手合作,共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保护经济圈农林畜产品生产的自然环境不受人为的破坏和污染。<br>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沙县、三元、梅列和永安这4个县区市在 “一带两圈”<br>
经济布局中的对称轴作用,即它们所连接起来的三明中心城市区犹如一个重要支柱,撑起三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它们不仅仅要在各自的经济带和经济圈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扮演“拉带转圈”的重要角色,也就是利用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优势和实力,一方面向东西两侧辐射,推进东西部两个经济圈的发展,另一方面向北扩散,拉动北部旅游经济带的繁荣。<br>
<br>
3.3 产业结构:“一主三支”<br>
结合考虑三明长期形成的产业基础和高速公路建成后产业发展的机遇,我们认为,“一主三支”是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所应该追求的产业结构模式。“一主”是以现代物流业作为三明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支”是把现代化生态旅游业、资源和重型工业以及特色农业确立为三明经济的三个支柱产业。<br>
3.3.1 主导产业<br>
主导产业是一个战略产业,它是一个地区区位优势最突出的产业表现,在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处于不断上升、并逐步占强势的发展势态,它一方面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又对其他产业具有领军、联动和推进的重大作用。我们之所以选择现代物流业作为三明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因为该产业发展对三明经济由滞后走向先进、从内向变为外向具有不可低估的带动作用,而且还因为进入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也确实具备了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可能性。<br>
3.3.1.1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br>
三明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没有先进的物流业,三明资源的有效流动和整合是不可能的。高速公路网络对三明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只是提供了硬件支持,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配套系统,这就是现代化物流业。通过现代物流业的组织、协调和衔接,在综合考虑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前提下,把资源的流动、整合和有效配置的需要与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高速公路快速的资源聚集、输送和扩散功效显示出来。否则,运送的低效和由此带来的对高速公路的高成本使用将会失去高速公路对三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的经济意义。<br>
2)没有强大的物流业,三明区位优势无法转变为经济利益。高速公路对三明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地整合和配置丰富的资源,而且甚至可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走出三明,加入区际、省际之间的经济分工和合作,所以区外的远距离运输应该是高速公路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执行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三明在福建境内的山海协作,及其通过协作接受沿海地区的辐射,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拓展海峡两岸以及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影响到三明作为南北连接长三角珠三角、西经江西进入内陆地区的出省交通要道的作用发挥;影响到三明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和西南内陆大中城市的绿色产品、土特产品和特色种养产品的供应基地。而要确保三明胜任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尽快建设现代的物流业。先进、完善的物流业除了降低长途运输的时间和风险,提高被运物资和产品的安全、质量和保鲜以外,还能和各地的航空运输、海上运输进行有效的对接,形成一个有机的、灵活的长途运输系统,保证物流的畅通和进一步的延伸。可以说过境的物流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流域越广,三明交通运输的区位优势就越明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就越大。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其他地区的物流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使物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我们的物流业不能率先发展和壮大起来,那么高速公路带来的巨大的物流业经济收益就会被其他地区收入囊中,成为“我铺路他人致富”的一个遗憾。<br>
3)没有先行的物流业,三明各业的拉动将缺少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物流业发展对三明经济的拉动作用首先表现在对旅游业、工业和绿色农业的产业支持,它对于满足规模越来越大的旅游人口的物质消费需要,密切区内矿产林产资源和特色种养农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产业衔接,扩大与区外相关产业的分工合作关系,提高三明工、农业产品在区外要素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占有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以高速公路作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的形成和壮大还为三明衍生出许多新的产业,如仓储业、食品保鲜物品防腐业、包装业、物流信息业和期货交易等产业,以及这些新型产业互补联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br>
3.3.1.2物流业发展的可能性<br>
相对比来说,把物流业作为三明经济主导产业的可行性表现的更加明显。首先,三明具有独特的开展物流产业活动的区位优势。三明地处闽西北,介于江西省及闽东南发达地区之间,是构筑全省“三条战略通道”的重要腹地、连接东南沿海与内地省份的中转站。三明还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连接线之间之中,对我国目前最发达的两个地区的物流不仅可以直线贯通,而且还可以借对东西的连接在这里向福建沿海和西南省份转运。因此,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三明确实是我国东南地区各类资源和物资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物流业的区位条件。其次,三明还拥有物流业发展所必备的道路和通信设施。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泉三—永宁高速公路和天汕高速公路三明段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和原来的三明鹰厦铁路、205国道及几条省道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的运输线路网络,加上已经建成的SDH同步光缆传输网等现代通信基础设施,都为物流业的兴起创造了先进可靠的硬件环境。第三,三明已经形成较好的物流业产业基础。三明的货物营运能力和物流市场需求都初具规模。以2001年为例,全市铁路货物运输有26.75万个车皮,到发量达1596.7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为2047万吨,货运周转量达11.89亿吨公里;全市现有办理营运的载货汽车5800多辆,总吨位达2.4万吨。按物流成本占GDP16.7%的平均水平来计算,三明物流市场空间约为50亿元。另外,这些年的发展还建设了大面积的物流场库,配置了大量的物流设备包括搬运工具、包装机械以及不同种类的运载车辆等,物流的产业技术水平、市场经营经验和专业从业队伍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扩展,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三明已经形成比较好的物流服务的产业供给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三明的物流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大。一方面原有的工业、农业生产和产品市场在不断拓展,另一方面交通条件的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企业到三明“落地生根”,还兴建开业了一些合资或外资的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连锁商店等。为汽车、家用电器、日用品、服装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为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连锁商店提供配送业务,还有日趋活跃的鲜活农副产品以及冷冻冷藏食品仓储、运输和配送业务等,都成为三明物流业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和中外商家看好并力争的物流服务领域。可以预计,随着高速公路带来的持续的开放和发展,特别是在更大区域里进行各个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三明对现代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与日俱增。<br>
以上分析表明,三明把现代物流业放在主导产业的地位上来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所拥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及其发展物流业的经济意义,在整合已有的物流产业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合理部署具体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大力培育和壮大现代物流业,力争到2010年,逐步实现建立闽西北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构筑闽赣边区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形成西向内陆地区、东出东南沿海、北接长三角和南联珠三角的现代物流网络的三步跳发展目标。<br>
3.3.2 支柱产业<br>
支柱产业是指那些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能够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较大贡献的产业,一般来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符合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分工的要求;体现本地区特色并具有区位比较优势;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较好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济、社会与环保三个效益要兼顾;产业关联性强,推动力大,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和代表着科技进步的方向;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对全区的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其增加值一般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根据支柱产业的这些特征和三明具体的产业实际,我们认为,生态旅游业、资源和重工业以及特色农业可以发展为三明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br>
3.3.2.1生态旅游业<br>
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三明有条件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凭借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整合三明地区的旅游资源,与交通运输业和酒店餐饮业形成合力,推介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和延伸旅游产品,广纳省内外和海外客源,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结合考虑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三明可以通过北部生态旅游带的繁荣,带动沙县至永安的旅游线,然后再向西延伸至宁化的客家风情游,形成以北部生态旅游带作为靠背的小“h”型的旅游产业发展的格局。<br>
如前所述,北部旅游带主要以山湖洞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积淀构成,它包括泰宁的大金湖,将乐的玉华洞、龙栖山和天阶山,沙县七仙洞、淘金山与享誉久远的肩膀戏和美食小吃,以及尤溪的朱子文化和观光农业。高速公路把这些原来分布比较零散的旅游资源整合到一起,大大加强了旅游景点的集群效应,再加上沙县酒店餐饮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相信这里将成为三明旅游的繁荣带。<br>
由鹰厦铁路、205国道和拟建的天汕高速公路共同连接的三明、永安市区周边旅游线也拥有一定的自然、人文和经济景观,包括三明市郊的瑞云山、三元的格氏栲和国家森林公园,永安的桃源洞、石林等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点,还有坐落在三明市区的三钢等重大工业企业和异彩纷呈的永安畲族大腔戏。这里凭借紧邻市区所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市区文化生活环境的有效互补和衔接,还有北部旅游带的辐射和带动,将会成为仅次于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带的又一个旅游热线。<br>
随着永宁高速公路的修建,三明还可以构建西部客家风情旅游线,即以宁化客家祖地为重点、革命老区为纽带的客家风情苏区文化旅游线路。<br>
以上这三个旅游带、旅游线除了在三明境内彼此互动和推进以外,还具有较强的区际外延性和区际合作的优势。区际外延性是指能够利用区外旅游资源的辐射,抬高自己的市场知名度和延揽区外旅游资源吸引的游客,而区际合作优势主要表现在能推动旅游资源区际合作经营的三明旅游资源的自身特色和市场运作的有利条件。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带、市区周边综合旅游区和西部客家风情旅游线不仅在空间上分别靠近南平境内的大武夷旅游区、泉州厦门沿海旅游区和龙岩境内的苏区客家旅游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资源互补性和扩张性,如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带的湖、洞景观与武夷的山、溪看点的交相辉映,市区周边的青山旅与泉厦沿线的大海游的和谐交融,还有西部客家风情苏区文化旅游资源与龙岩境内的苏区客家旅游线路的整合和扩充,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三明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强化了旅游作为一个支柱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潜力。<br>
最后,高速公路还把三明旅游从原来主要接待来自省内沿海城市游客的地方市场扩展为省际甚至国际的大市场。旅游市场的外延扩大一方面增加游客的绝对数量,另一方面还改变旅游人口的结构特征,其中最明显的是省际、国际游客比例的提升。越是远来的游客,越容易被三明的特色所吸引,在三明逗留的时间也越长,结果所形成的旅游消费乘数就越大,旅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就越突出。在这样一个日趋扩大的市场支持下,我们更应该有信心把三明开发成为与武夷山交相辉映的、面向华东南各省和东南亚地区的大生态旅游区。<br>
3.3.2.2资源和重工业<br>
把工业作为三明经济的另一个支柱产业主要是从发挥三明丰富的矿产林产资源优势和传统重工业基地的产业作用来考虑的。我们要以三明东部工业经济圈的建设为重点,通过三钢、三重等老工业企业和尼葛、金沙以及泉三高速沿线的工业园区的互动合作和齐头并进,着重培育发展机械、冶金、建材和林产加工等4个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资源工业和重型工业为主的三明工业产业。<br>
在机械加工方面,以厦工集团三重公司为重点构建路面及环保机械产业链,以华橡自控技术有限公司和双轮化机有限公司为重点壮大橡塑机械龙头企业,以三明机床公司为重点培育数控机床集团公司,以齿轮箱公司为重点建设工程机械和重卡车核心部件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多元化的重型机械制造产业体系,与蓬勃发展的路桥建设和环保朝阳产业对重型机械的需要对接。要按照斩断工艺链,形成产业生产链,并集中力量提升主导产品核心零部件的加工水平,增强整机装配能力。同时,注意把铸造、热处理、部分机加工、部分金属构件制造等分离或外扩出去,一方面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市的机械加工优势,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配套,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使机械制造业的集群效应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专业化分工的扩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br>
在冶金压延产业方面,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组织和便捷交通的连接,形成以三钢(集团)公司、小蕉轧钢厂以及分布在永安、大田的煤炭和黑色金属矿产企业等为主要参与单位的矿产采选、炼钢、轧钢的冶金生产链,同时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组织来减少生产要素消耗、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的替代率、增加优质钢特种钢的比例以及提升产品的多元化和规格化的程度等,以便以较低的价位、较高的质量和较多的品种多角度地维持自己在同类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与发展态势强劲的汽车工业、建筑业、造船业对钢材需要的有效对接,在继续保持福建省最大钢铁生产基地的同时,争取让更多的产品进入省外和国际市场。<br>
在建材工业方面,要在原来建材业的基础上,把钢材、水泥、塑料、纺织印染、造纸、木材等相关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整合进来,建立品种齐全配套的环保型的建材生产集团公司,特别是通过力创三明的系列建材品牌来带动建材生产规模的扩展和建材专业市场的形成及其向省内外延伸。<br>
在林产加工方面,除了继续壮大林纸板及其他纸制品生产以外,还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把产业做大,一是进入可在生的建材生产领域,为取代砖石材料而不断扩大的再生木材市场提供产品,二是向家具生产工业拓展,在三明建设有特色的优质木或原色木家具制造基地。<br>
实际上以上4个工业产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它们既有产品上的上下游关系,又有互为生产要素、彼此提供市场的良性互动。如机械加工一方面从冶金工业获取钢材等生产原材料,一方面又向其他各业提供所需的机械产品;钢材生产在直接进入建材市场的同时,还向机砖生产、林木家具制造供给炼钢的灰渣和钢架构件。这些都说明,三明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每一个产业组合都有它已经形成的良好生产基础和充满希望的市场前景,而且还取决于这几个工业产业选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及其所产生的明显的集群效应,是完全可以做大做强的。<br>
3.3.2.3特色农业<br>
选择特色农业作为三明经济的第三个支柱产业是和西部农业经济圈的构想相联系的。要通过西部农业经济圈的建设,在整合三明西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绿色食品生产和特色种养业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的生态大农业。如前所述,三明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特色种养业,而且在三明众多的生物、动植物资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产业和经济价值,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均处于较低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水平都很低。把特色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既可以发挥和利用三明农业资源的优势,又能举全市之力增加对农业的公共投入,特别是在科技兴农、工业兴农、市场兴农方面的投入和合作,以至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再用西部农业经济圈的繁荣和富裕来反馈和推进三明经济社会的发展。<br>
在继续建好三明西部绿色粮仓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开辟种养基地,通过优质蔬菜、水果、笋竹、食用菌、茶叶、烟叶、畜禽和水产等的专业生产和综合开发,在着力培育没污染、保健型的无季节限制的绿色蔬菜、水果、水产品和鲜活畜禽等系列农产品牌的过程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如沙县、三元的脐橙,建宁的莲子、黄花梨,明溪由红豆杉提炼的紫山醇,明溪、宁化的肉牛产品,清流的豆腐皮、淮山、茶籽油、密雪梨等特色重点产品都可以进一步提升它们的市场地位和品牌效应。其次,是建立农产加工区,包括鲜活农产的净加工、保鲜处理和包装,部分农产的初始处理和加工,以及大宗农产的深度加工,一方面减少农产因自身易腐烂的特点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又通过农产内在产品链的拉长,以增加主要来自农产深加工的农业附加值。最后是建设农产专业市场或集农产交易、仓储和运转等多功能的批发中心,如食用菌专业市场、笋竹及制品专业市场、木材及制品专业市场和果品专业市场等,来汇聚和扩散农产,形成大农产市场的规模效应。<br>
另外,三明特色农业还可以依托以上种养、加工和供给之间的衔接和互动,依托农业的产学研的互补和合作,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农、工业兴农、市场兴农的三明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其中,用市场机制建构的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还要认真把它办好,特别是要把政府对它的直接经济扶持改为更多的科技支持和规范市场环境的营造。<br>
<br>
3.4 战略关系:“一小两大”<br>
我们之所以提出在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建立“一小两大”的战略性合作关系的设想,是因为三明优势资源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行政资源的整合,缩小行政规模,减少行政环节,才会降低三明地方资源整合的难度和成本,更加有效地对市场的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和公共支持。相反,三明的专业市场要扩大,特色企业要做大,否则整合起来的资源优势就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带来三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br>
3.4.1“小政府”的创建<br>
能否成功地给政府“减肥”,实现行政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主要取决于观念的转变,包括政府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本地居住人口的观念转变,前者带来的政府改革是一种主动的、有益于区域发展的行政创新,后者产生的政府变迁则是一种被动的、滞后于区域发展的行政调整。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社会经济发展极其需要一个在观念上也进入高速公路时代的政府。<br>
3.4.1.1观念的转变<br>
如前所述,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改变三明发展态势的同时,如从地理限制到区位优势、从分散到整合、从封闭到开放等,也引起一场观念上的变革。三明政府应该成为这场观念变革的先行者,全面培养和加强政府行政人员的开拓意识、整合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br>
1)开拓意识 <br>
要培养和强化开拓意识,首先要摒弃长期沉积下来的、与落后交通相关的行政观念。一是畏难情绪,认为三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条件,而交通环境的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二是依赖思想,也认为三明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交通,但要改善三明的交通条件不是三明的地方能力所能作为的;三是推诿意识,把三明发展滞后的一切人为的责任都推卸给区位的劣势和交通的阻隔;四是坐山吃山的想法,有限的交通干线被演变为地方设卡收钱的财政工具。显然,所有这些意识都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手脚,成为无所作为、但还振振有词的政府。<br>
破旧还要立新。高速公路建成虽然拆除了以上这些落后观念赖以存在的事实依据,但不一定会使人们自动地用新的观念取而代之,因此,还要借助高速公路的建设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灌输和培养开拓自强的意识。在这方面,实际上一些县市已经开始行动了,如让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来思考,高速公路开通后的本部门工作的新思路和个人的作为。在这样的思考中,我们不仅会呼唤起行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岗位责任感,而且还能发现和挑选一批具有开拓意识的干部,作为进行开拓意识教育的榜样和示范。总之,一个开拓性强的政府是由一批有开拓和自强意识的行政人员组成的。他们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豪迈的“三明发展我建功”的决心;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率先突破;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既坚持调查和了解客观情况,又借助科学理论站高望远;他们还有敬业精神,愿意身体力行自己的誓言,为三明的繁荣和进步呕心沥血。所以,开拓意识的强化是和“小”型政府的模式并行的,战场上“一勇抵百夫”的情况也适用于政坛。<br>
2)整合意识<br>
高速公路对三明资源整合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有效配置资源、进行规模和专业化生产经营提供了条件,而且还在于对三明人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整合意识的教育。高速公路所倡导的整合意识是和前面我们提出的“小三明”战略定位相一致的。目前的政府架构也许还适合没有高速公路时的行政管理需要,我们要有一个规模比较庞大层次相对繁多的行政网络来弥补交通落后的不足,以保证政令的相对畅通和行政目标的实现。但是,当三明从原来分散、隔离的状态变成一个联合、贯通的整体,从以前12个县区市整合为“一带两圈”的时候,对政府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整合后的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改革也就产生了。<br>
对于高层决策者来说,要明确“小三明”的战略定位,强化整体意识,坚持在全市的宏观层面上用资源和经济的布局来引导和调整行政的布局,使政府资源真正按照整合后的三明资源和经济优势的利用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使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公共服务有的放矢,产生功效。<br>
对于基层和中层行政人员来讲,要强化全局观念和下好市域经济一盘棋的合作精神,不能继续“各自为政”,甚至互相封锁、推行保护主义,用各种行政借口给已经被高速公路打通的各区县、各乡村之间的整合发展重新设卡。相反,对于优势整合、共同发展需要的行政事务,则应该各司其责,各尽其力。<br>
在这样的行政整合意识的指导下,我们就会从行政效率提高的角度,也就是从为三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行政服务的角度,而不是从怎么安置好现有的行政人员的角度,去配置我们的政府资源,去设计我们的政府架构,去确定我们的政府规模。<br>
3)开放意识<br>
在高速公路的贯通下,封闭的三明变成开放的三明,区位偏远的三明变成交通枢纽的三明,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已经有了新的区域意义,她是否还像过去那样属于三明人民,恐怕要更多地取决于她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例如,没有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进行产业延伸,那么高速公路就会在较低的价位上把更多的农业资源运出三明,结果是流失了我们的资源,而富了农产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又如,假如没有优质舒适的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产业配套,北部旅游带的游客只会留下有限的门票收入给我们,而把大量的餐饮、购物和住宿消费支出支付给福州或泉州。所以,开放又意味着挑战和竞争。开放意识强的政府应该是敢于迎接挑战、积极参与竞争的外向型的政府。<br>
要形成与开放的三明相一致的开放思想,最主要的是有意识地把三明放在省内外甚至包括东南亚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在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分工和合作中,思考和策划它的进步与繁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明智的比较意识,也就是善于跳出三明,在区际的横向对比中,分析和明确三明在资源和经济方面的比较优势,确立我们的产业主攻方向,做大做强我们的优势产业,进而形成和增强三明的区际竞争力。其次是“请进来”的思路。可以结合三明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从请什么进来、从哪里请进来以及通过什么方式请进来等多层面地拓展“请进来”的思路。如在大力引进资金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引进高新技术和产业人才;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还要把请进来的视野扩展到两个三角洲、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美国家;在继续采取引资设厂常用办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方式上的创新,走一条多元化的路子。最后是“走出去”的胆识。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文章可以构思。例如,可以构建跨区域的营销市场网络,把三明的特色产品送出去;也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在更大的区域里进行三明特色服务业的许可经营;还可以集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区外投资办厂,就地销售我们的产品,提高市场的占有率。<br>
4)服务意识<br>
要让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出它对三明加速发展的应有作用,政府行政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和加强,进而把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规范化的以及具有较高行政绩效的现代化政府,是极其重要的。服务意识首先体现在“人民为上”的思想,人民是我们政府行政人员的“老板”,是他们通过缴纳税收的形式雇用了我们,我们手中的一切政府资源来自于人民,为民行政才是我们应有的政府定位和行政准则。不理顺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自觉的行政服务意识是很难产生的。<br>
另外,高速公路使三明进入一个开放的、外向的历史时期,政府服务的范围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当三明经济从区内发展走向区际、省际甚至国际竞争的时候,三明政府也面领着来自区外政府的行政竞争,我们公务人员的服务形象、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我们政府的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源和机会的流向,决定着三明在区外经济社会竞争中的收获和损失。服务意识强的政府就会主动地参与区外的行政竞争,在竞争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努力把兄弟政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与三明行政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和突出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特色,加强三明政府的行政竞争能力。<br>
提高行政服务意识其实还是高速公路经济运行模式的本身要求。没有规范的、系统的和优质的现代服务的支持和保障,高速公路带来的就不一定都是速度和效率,也可能是因塞车而丧失的商贸机会,因车祸而付出的生命代价。缺乏规范的服务,如高低时速的限定、不许追尾和酒后开车的禁令、进出高速公路时亮灯提示和减速行驶的要求等,就不可能创造一个安全的行车环境,就会增加高速公路使用的风险和成本。高速公路的服务也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服务,从每隔一定里程服务区的设置到移动的拖车服务,从路况的经常性维护到突发事故的即时处理,它们都是高速公路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度,一个服务环节的脱钩,都可能妨碍整个服务系统的运行,影响高速公路的畅通。高速公路的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快捷和可靠,如服务区的便捷加油、路障的快速疏通、路况信息的及时传递以及交通指示牌的明晰无误等,快捷服务通过非行车时间的节约,可靠服务通过行车风险的降低,一起确保高速公路的速度和效率。联系到行政服务意识,我们既要加强政策法律的服务,又要严格地规范和简化我们的服务程序,我们还要从系统的角度认识每个行政人员服务质量和速度的重要性。<br>
3.4.1.2政府的改革<br>
以上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带来对政府的地位、角色和功能的历史评估和新的思考,进而推动政府的全面改革。我们认为,三明的政府改革应该侧重于从加强政府服务功能的目的出发,协调行政布局、政府结构与经济布局、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整合与配置政府所拥有的行政资源,建设一个与三明新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无愧于高速公路时代的有所作为的新型政府。<br>
结合以上对三明战略地位、经济布局和产业选择的思考以及对观念转变的分析,新型的三明政府应该是小型化的、专业化的、开放型的和服务型的政府,其中小型化尤其重要,大政府通常无所不管,服务的中心职责反而被忽视,留用和招聘行政人员也多多益善,内部的协调往往耗费本可以用来对外拓展的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实际上,一个优秀的政府首先是一个高效的政府,它的每万人平均政府工作人员数和每万元GDP平均政府行政费用都很低,但所服务的区域却获得高速优质的经济社会发展。<br>
三明政府的小型化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推动。一是打通原来的县域行政割据,把“一带两圈”中的各县市区整合起来,使行政区划与经济布局相互对应,形成分别拥有四个县市区的三个行政与经济合一的发展板块,以减少“一带两圈”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的行政障碍。在“一带两圈”的经济区域内,可以建立区工委,来统一部署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处理与其他经济区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公共政策协调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另外,由于高速公路的带动,每个经济区内还会形成几个靠资金、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流进而聚集起来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更好扶植和壮大这些经济增长点,可以考虑把它们作为经济区工委的二级政府服务机构,适当调动周边的政府资源向该增长点集中,强化该点上的政府服务功能。<br>
三明市政府可以向北“移都”沙县,为东部工业经济圈的发展腾出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空间,同时又能加快沙县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发挥其对北部旅游经济带的带动作用。<br>
二是进行政府的结构调整。要从纵横两个方向强化市一级的政府服务功能。横向方面主要精简政府的服务规模,即按照服务的需要对市级各部门进行横向整合和重新组构,壮大为市场、企业等经济活动以及为市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部门,缩小、合并甚至撤销服务对象不明确、服务程序不直接以及服务内容已经过时的部门,尤其是党、政和人大的功能部门和工作机构要整合起来,减少行政重复所引起的不必要的政府资源浪费。纵向方面侧重于简化政府的服务环节,形成主要由分管党政领导、有关局委和三个经济带、区参与的“三合一”的工作关系,其工作或服务重点是发展和繁荣“一带两圈”。政府的结构调整还体现为扩大外向服务的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的外向型工作人员的比重,以及强化与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资源和重工业、特色农业等“一主三支”产业相关的主管部门,以便提供更为系统的、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服务。<br>
三是现有政府工作人员的优化整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服务的需要和提供服务的态度与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来配置具有开拓意识和行政业绩突出的政府工作人员。政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既要拥有一般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以及特殊的与担任职位相关的专业背景,又要具备把管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与经验。对服务意识薄弱、管理和专业知识缺乏、长期不胜任政府工作、行政业绩低下的公务人员要及时转岗分流,以提高政府的人均服务效率。另外,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市民的知情速度加快,对政府的服务表现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在区际比较基础上的评判,这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政府自我约束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社会变化,开通更多的渠道让政府工作人员更加广泛地接受市民的监督,这不仅强有力地优化我们的公务员队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在组织和人事方面的经费开支和人员配备。<br>
3.4.2 “大市场”的建设<br>
不论是做强一个产业,还是繁荣一方经济,都需要一个市场作为重要的流通支撑和衔接纽带,市场搜集和传递供给与需求的信息,汇聚和扩散生产要素与消费商品,市场甚至还创造和提供经济单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商机。一个市场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产业的规模和一方经济的实力,而一个市场能否做大又主要取决于优越的交通条件所带来的区位优势。对于进入高速公路时代的三明来说,建设大市场既有必要性又具备了可能性。三明尤其需要通过跨越区内外的大市场的建设,突破过去小市场、小流通的格局对经济的约束,把整合起来的丰富资源转化为上规模的特色产业生产,或者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流进的资金与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外向型的专业化生产。<br>
要建设好大市场,首先要依托产业建立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市场规模巨大、特色突出,对同类商品的汇聚力和辐射力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都比较强。综合考虑三明现有的市场基础、高速公路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与新的经济布局和支柱产业的选择,我们认为,可以分别在三明市区、永安、沙县、明溪和清流建立大型的专业化市场,其中在三明市区设立建材大市场,在永安构筑林竹产品大市场,在沙县创建旅游产品大市场,在明溪和清流分别建设两个绿色食品大市场。<br>
选择沙县创建旅游产品专业化市场的理由还在于,它不仅是三明北部旅游带的餐饮、住宿和购物的中心,而且还能通过自己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功能起到与大武夷旅游区、福州沿海旅游区业务互动的作用。而在明溪与清流都设立绿色食品大市场,是因为在永宁高速还没建成之前,明溪比其他各县都更靠近交通干线,对西部特色农产的扩散能力最强,另外,它的农产市场也相对比较活跃;永宁高速建成后,清流的市场地位得以突现,在这里设立特色农产专业市场可以借助高速网络向福建沿海地区、江西等内陆地区以及南北的两个三角洲快速供货,具有相当强的市场辐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溪专业市场实践是清流的一种过渡和准备。<br>
此外,还要谋求与物流业的合作,组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移动市场,通过固定的供货关系,把各专业化市场直接延伸到各个城市的购物中心、大型超市,或者在一些城市自设商业网点,扩大专业化市场在区外的商品和服务的双重辐射。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区内外的外贸机构建立贸易关系,以便把专业化的产品市场推向海外。<br>
最后,还可以借助专业化市场,在沙县、三明市区和永安市建立人才市场、劳动市场、技术市场、信息与咨询市场、甚至农副、建材等产品的期货市场等,这些市场都可以向省内外和海外延伸,并和专业化的产品市场产生积极的互动,形成以专业化产品市场为主的大市场体系。大市场体系中的不同市场可以自由组合,联手在当地或外地开展商贸投资的系列活动,以扩大各个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多个市场的联动效应。<br>
3.4.3“大企业”的打造<br>
企业是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基本单位,是GDP的主要创造者。一个地区的GDP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的良好经营和不断成长。要期待三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全力打造为数更多一些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企业“航空母舰”。<br>
打造大企业首先是应对三明的市场变化,也就是从区内小市场向区际大市场的转变。高速公路的开通是一曲福音,它拓展了市场空间,增加了发展商机,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但也可能是一首悲歌,原有的企业由于适应不了更为激烈的区际市场竞争而败下阵来。因此,当“小湖作业”改为“大海捕捞”时,一般的“小舟”也要变成“大船”。对于三明企业的现状来说,由小变大尤其需要。从整体来看,三明企业的空间集中度比较低,互惠联合的意愿比较差,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核心竞争能力较弱以及缺乏区际大市场的竞争经验。而且三明的许多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实行的是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体制,如 200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私人经济仅占7.46%,“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远低于全省60%的平均水平。与随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私企、外企相比,这些企业市场意识比较薄弱,习惯于依赖政府行事,缺少在市场竞争中自谋生存与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如果不能及早地把它们打造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敢于和善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大企业,那么它们真的将面临被区外企业吞食或挤跨的危险。<br>
我们建议,在兼顾原有企业资源分布和新的支柱产业选择的基础上,在并用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在打破体制限制、国有私营及外企互为控股的过程中,三明可以通过同类产品或者互补产品的横向整合、产品链上下延伸的纵向扩展、甚至横向整合与纵向扩展相结合的办法,至少筹划建立8个集团公司,包括钢铁集团公司、重型机械生产集团公司、旅游集团公司、物流业集团公司、建材业集团公司、林竹制品集团公司、纺织业集团公司和特色农产集团公司,其中钢铁集团公司是以三钢公司为主,同时整合分布在永安、大田的煤炭和黑色金属矿产企业以及小蕉轧钢厂;机械装备生产集团公司是由三重公司领军,联合华橡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三明机床公司和齿轮箱公司、永安轴承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的;旅游集团公司是把各级政府的旅游局企业化、并与各地的旅游公司整合而成的;物流业集团公司是利用政府的控股投资来激活各类运输和仓储企业创立的;建材业集团公司是同类产品或者互补产品生产企业的横向联合构建的;林竹制品集团公司是依托永安的林木资源和尼葛开发区的林木企业,联合沙县青竹集团、明溪南方红豆杉产业有限公司和将乐腾荣达制浆公司建立的;纺织业集团公司是借福建化纤、永安宝华林和三明纺织等永安布纺和印染产业的优势,吸引或承接沿海地区的制衣业成立的;而特色农产集团公司则是集西部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和已经初具规模农产基地的生产力量,特别是依托龙头企业,并向农产深加工延伸架构的。<br>
当然,要真正把三明的企业做强做大,特别是真正地形成这八大集团公司的强大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我们还必须从观念转变、市场定位和企业创新等方面共同努力。在观念转变方面,主要是在新形势下树立更为开阔的时空观,增强市场危机意识,进而转化为开拓进取的现代竞争思想。在市场定位方面,一定要在立足和稳定区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借助自己的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高速公路提供的交通便利,逐步走向本省的沿海市场以及国内外更大的市场。在企业创新方面,应该把体制和管理层面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更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产品创新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效应的系列扩张;营销创新则要侧重于用创造或引导营销取代传统的跟随或按需营销。<br>
<br>
</p></td>
</t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