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09-5-26 17:14:12

产业集群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探析*(2006年第5期)

&nbsp;&nbsp;&nbsp;&nbsp;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产业成长现象,由来以久。实证研究表明,国内外具有集群竞争优势的产业大都集中在某些特定地区,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竞争优势迅速提升了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并已成为实现城市或地区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研究和探讨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br>
&nbsp;&nbsp;&nbsp;&nbsp;一、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界定<br>
&nbsp;&nbsp;&nbsp;&nbsp;国内外对产业集群名称的说法不一。如,产业群、产业簇群、产业集聚、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等,国内还有企业集群、块状经济、专业镇经济等称法。由于学科背景、研究视野和方法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概念有不同的诠释:<br>
&nbsp;&nbsp;&nbsp;&nbsp;迈克尔·波特(Porter,1998):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br>
&nbsp;&nbsp;&nbsp;&nbsp;王辑慈(2002):揭示了相关企业在一些地方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从结构来看,集群除了包括本地企业之外,还包括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大学、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促进企业联系和互动的机构,例如行会等。<br>
&nbsp;&nbsp;&nbsp;&nbsp;张辉(2003):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br>
&nbsp;&nbsp;&nbsp;&nbsp;吴晓军(2003):借用了生态中集群的概念,是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行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br>
&nbsp;&nbsp;&nbsp;&nbsp;从本质而言,研究者们对产业集群概念内涵的诠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笔者赞同大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波特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比较全面。任何一个健全的产业集群应包括企业和相关的法人机构。其中,企业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互补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与企业相关的法人机构则包含对集群有重大影响的政府机关,同业公会,支持产业集群成员的民间团体,提供专业化训练、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职员的机构(如大学、思想库、职业训练机构)以及制定标准的机构。<br>
&nbsp;&nbsp;&nbsp;&nbsp;基于这样的概念内涵,产业集群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地域化集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布局,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构成自发性企业群落,通过衍生、扩张,拓展为更大范围、更大影响的区域布局,从而集聚生产要素和释放规模效应。二是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分工网络把人员的培训、销售网络的建立、运输成本的降低、原材料的供应等全部纳入到专业化的分工里。这种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就有可能形成地区性的新产品、新技术孵化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就会向该地区聚集,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是社会化协作。随着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服务性工种逐步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一批专门从事服务的企业就会出现,专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所集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带动了运输、仓储、电信、餐饮、旅馆、娱乐、教育、卫生、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四是创新网络。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生态系统和产业网络、社会网络、区域网络三位一体的空间网络组织。不仅企业数量在区域网络内集聚,而且还使得信息、人才、甚至竞争集聚。集群内不仅存在有大量创新压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而且拥有稳定的促进学习、交流和进步的共生机制,其形成的知识&nbsp;“溢出效应”,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五是社会文化根植。在产业集群内,社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之间能否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由于产业集群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当中,企业之间结成紧密联系的本地网络,因而表现出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br>
&nbsp;&nbsp;&nbsp;&nbsp;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竞争本质是表现为利益主体之间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博弈,是利益主体之间生产力的比较。经济学理论在不同时期、不同侧面均有阐述。亚当·斯密曾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也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其后又出现解释“要素禀赋理论”等的H—O理论,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首次提出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竞争力问题成为各国政府与企业关注的热点。波特等人还把这种竞争力的提高应用到国家范围,认为产业集群是国家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波特1990,1998;克鲁格曼,1991;雷科,1999;西尔和布瑞那,2000)。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一种路径依赖(西尔和布瑞那,2000)。&nbsp;<br>
  所谓区域,通常指的是地域概念,大到一个国家、省、流域、三角洲,小到一个县、乡、村。由于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存在着绩效差异,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可综合概括为:一个区域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它区域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br>
&nbsp;&nbsp;&nbsp;&nbsp;二、产业集群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分析<br>
&nbsp;&nbsp;&nbsp;&nbsp;产业集群的地方性与集聚化特征表明,产业集群是若干厂商与机构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域共同发展,它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产业提高竞争力,而且通过群体效应可以带动整个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br>
&nbsp;&nbsp;&nbsp;&nbsp;1.&nbsp;对生产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由于相关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区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结成了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对集群内某一行业而言,其相对效率取决于由市场规模扩张所决定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某一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本行业的内部扩张&nbsp;,而且依赖于整个区域经济的生产扩张和发展。同样,某一行业生产率的提高会通过生产联系影响到整个区域内的其他行业,进而大大提高了区域的整体生产率。另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对群外企业而言是一个整体,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垄断能力;对群内企业而言,它们却是相互独立的非正式联盟。因而,产业集群既拥有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克服了垄断市场结构中损害社会福利的弊端,实现两种不同类型的互补,从而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和整个区域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br>
&nbsp;&nbsp;&nbsp;&nbsp;2.&nbsp;对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分工协作,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集群成员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的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由于集群内较高的专业化分工,导致区域内的专业化劳动力高度集中,加上区域内企业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尤其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很容易找到。这样,一方面,单个企业在长期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人的数量,减少工资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在区域内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企业内部劳动力变换频率高,劳动力对其自身素质要求加大,其工资和培训成本也降低了。此外,集群内因单个企业无法囊括所有的生产环节,每个企业都必须同其他企业合作或交易,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支出交易费用。由于集群内专业化分工的特性,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节省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也使交易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成本降低了。<br>
&nbsp;&nbsp;&nbsp;&nbsp;3.&nbsp;对“区位品牌”形成的影响。由于产业的相对集中,集群内企业所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一般都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享有相当的知名度。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业、硅谷的IT产品,印度班加罗尔设计的软件,中国温州生产的打火机等,都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集群所依托的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位品牌。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更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的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位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br>
&nbsp;&nbsp;&nbsp;&nbsp;4.&nbsp;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深层次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划时代变化都离不开创新的发展和扩散,创新不仅可以改进生产率,而且还是收益递增的源泉之一。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集群内知识、信息的“累积效应”产生以及快速传播和扩散,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和所需的物质基础。由于高度专业化技术和知识、机构、竞争者、相关企业及客户在地理上的集中,集群内比较容易产生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知识累积主要包括正式的学习和非正式的交流两条途径,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结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人与人之间交流频繁,经验类知识传播迅速。信息累积主要通过集群内的企业免费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以及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兴市场开拓状况、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构成竞争优势。二是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提供了实现创新的动力。集群内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而不甘落后的自尊需要和客户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集群内也容易找到创新所需的人才、资金、设备和工具等各类资源。三是集群机制为科学发明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物品的生产提供了创新环境。影响创新环境的因素包括企业家精神、潜在的物质与非物质报酬、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企业规模、创新资金的可获得性、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等,显然,一个持续扩张的区域较之落后或停滞发展的区域能为创新提供更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nbsp;<br>
&nbsp;&nbsp;&nbsp;&nbsp;5.&nbsp;对市场扩展的影响。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集群内的企业利用相同或类似的投入,比较容易找到市场机遇,形成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如,集群企业庞大的联合需求与联合供给形成可观的整体市场规模,既为区内企业创造垄断优势,提高市场地位,增强企业在采购与销售方面对集群外部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又可以为专门满足市场缝隙与边缘需求的新企业的诞生辟出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并进一步扩大集群规模;集群企业可以通过共同建立销售中心,形成专业性零售、批发市场,从共享销售网络中获得营销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集群企业还可以凭借集群地区规模经济获得价格、质量优势&nbsp;,并利用产业网站和电子商务,拓展国际经济联系渠道,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化经营。<br>
&nbsp;&nbsp;&nbsp;&nbsp;6.&nbsp;对产业关联性的影响。产业关联性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向上关联,它需要获得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向下关联,它需要有效的市场需求和成熟稳定的销售网络;向旁侧关联,它需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产业服务机构等。从本质上说,产业集群就是关联性很强的各个行业通过专业化协作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由于集群内企业大多是相关产业或支持性产业交错在一起,使得企业之间因为生产、销售或服务关系形成一种区域网络。这种网络相当于一种有组织的市场,并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使得区域内的集群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加速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完善集群区的配套服务体系。<br>
&nbsp;&nbsp;&nbsp;&nbsp;三、结论<br>
&nbsp;&nbsp;&nbsp;&nbsp;综上所述,产业集群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产业集群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专业化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不但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r>
<br>
&nbsp;&nbsp;&nbsp;&nbsp;注&nbsp;释:<br>
&nbsp;&nbsp;&nbsp;&nbsp;徐康宁.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经济学动态,2003,(5):&nbsp;P73<br>
&nbsp;&nbsp;&nbsp;&nbsp;沈正平等.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中国软科学,2004,(2):P122、P123<br>
&nbsp;&nbsp;&nbsp;&nbsp;郑胜利.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当代经济研究,2004,(3):&nbsp;P33<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nbsp;本文为三明市2006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产业集群与闽西北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br>
&nbsp;&nbsp;&nbsp;&nbsp;作者简介:&nbsp;&nbsp;魏秀兰,三明学院政治法律系讲师。<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林善涛,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br>
</p></td>
                              </t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业集群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探析*(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