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2008年第1期)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见2007年8月16日《三明日报》第二版,以下简称《意见》)颁发以来,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广泛好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意见》针对三明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得不够好不够快的一个突出原因,即市区经济不大不强,自身没有很好地发展,也无法有效地带动所属县(市、区)发展,提出了许多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意见,从而抓住了三明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促进市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发展壮大三明市区经济。通过学习《意见》,结合本人在市区(以下所说的“市区”,除注明的外,均指“三明市区”)所做的一些调研,认为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应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br> 一是提高认识,就是应提高对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为什么要制定《意见》,目的是“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前锋、基地、枢纽、支撑’要求,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市区经济的实力与带动力,推动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促进我市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提高对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一方面,以福建为中心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明在其中应该起到而且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特别是能够起到“前锋、基地、枢纽、支撑”等方面的作用,而要真正起到这些作用,加快市区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三明自1983年地改市以来,实行的是以市带县的领导体制,而无论是从人口、面积还是经济总量来看,三明市区都是“小马”,十个县(市)都是“大车”,“小马拉大车”的领导体制实行的结果并不理想,因而十分有必要而且形势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快市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市区经济的实力与带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促进实现三明经济发展的更大跨越和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br>
二是树立信心,就是应树立市区经济能够加快发展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三明经济包括三明市区经济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包括与福建沿海城市相比,三明经济包括三明市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总量还不够大,质量还不够好,一些干部、群众也因此失去了信心。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树立市区经济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不仅应认识到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具有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而且应认识到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具有相应的条件和可能,树立相应的信心:三明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前打下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发展基础;三明的资源包括市区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完全有条件和可能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把三明建设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三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通等发展瓶颈获得较大突破,基础设施等得到较大改善,为市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可能;三明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广大企业员工和群众具有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等等。<br>
三是找出重点,就是应找出市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重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个地方已经有的和可能获得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这个地方的土地质量和存量、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的大小和流动性、技术的含量和水平高低、信息的多少等,因而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根据这个地方的生产要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发展相应的产业、行业等。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找出市区经济发展的各项重点,通过围绕重点抓好重点发展重点来推动市区经济的发展。《意见》就如何“促进市区工业提速增效”、“扶持建筑业做强”、“支持商贸物流与旅游业加快发展”等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意见,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市区经济的许多方面,都是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除此之外,根据市区生产要素等实际情况,还应将其他一些产业和行业作为市区经济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应将“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作为加快搞好市区经济的重点单独列出(《意见》许多部分涉及到相关内容,但没有单独列出),进行规划部署,提出相应的实施意见,组织力量进行具体地实施,特别是应该将其中的林业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三明市区经济乃至三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看待。<br>
四是搞好整合,就是应搞好市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三明市区资源分属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和限制,进而导致市区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和限制。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搞好市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以发展市区经济为目标来合理配置市区的各种资源。首先应摸清市区经济发展资源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具体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及配置情况等,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应根据市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对市区经济发展进行相应地规划,包括对产业设置、行业分布等进行规划,进而研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情况;再次应根据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搞好市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例如,市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相对而言是丰富的,应尽可能地发展好市区生态旅游经济,而市区现有仙人谷国家级森林公园、三元国家级森林公园(包括格氏栲、万寿岩、文笔山、普禅山、妙云山等)、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等三个森林公园,分属市郊国有林场、三元区和梅列区林业局经营管理。对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协商、整体捆绑、对外招商、合作开发等形式加以整合,进行整体开发利用,提高市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和发展力度。<br>
五是挖掘潜力,就是应挖掘市区经济发展的现有潜力。市区经济发展包括整个三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得还不够好不够快,还有很多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努力挖掘市区经济发展的现有潜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潜力向经济发展现实的转化。应将挖掘市区经济发展的现有潜力作为市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员工挖掘企业发展潜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作用;应努力抓住制约市区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以及其他方面问题得到不断解决的契机,在新的形势下新的背景下发展市区经济,挖掘市区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增长点、发展面;应进一步营造市区经济发展的氛围,规范市区经济发展的程序,使全市人民都具有发展市区经济的意识,尽自己的所能积极参与到市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来;应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打出和打好建设生态文明这张牌,通过大力挖掘和发挥三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资源潜力和潜在优势,加快搞好生态效益型经济的发展,以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来引导和带动市区经济发展潜力的挖掘。<br>
六是增强效益,就是应增强市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效益。市区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的效益。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增强市区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以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意见》就“促进市区工业提速增效”等提出了很好的对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还应将增强市区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作为市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市区经济的科学发展,增强市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加快转变市区经济的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市区经济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增长,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增长,不断增强市区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应在增强市区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市区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效益,坚定三明人民发展三明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建设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努力将市区建成更加适合居住的山水园林生态家园。<br>
七是抓紧上市,就是应抓紧推动市区企业的上市工作。三明市区经济发展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缺乏资金,因而三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招商引资工作。而现代经济发展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上市进入股票市场。在三明或曾经在三明的一些企业如福建三农、青山纸业、永安林业、福建水泥等都是福建较早的上市公司,三钢闽光也于2007年1月进入股票市场。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抓紧搞好市区企业的上市工作。《意见》就如何“推动市区企业上市”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包括安排提供扶持资金等。除此之外,还应加以调查论证,对极有可能上市的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使其上市。例如,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系产品开发、制造、经营、产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自1996年整体改制以来,在轮胎制造业、石油化工、冶金建材、造纸环保等行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打好上市的基础,应通过培育促使其上市。民营的三明辉煌机械有限公司等条件也较好。对一些相关企业,如生物医药企业、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等,也应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促其重组,加以整合,使其达到上市的要求得以上市。<br>
八是拓展市区,就是应扩大市区范围和扩充市区人口。市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区面积太小,人口数量太少,一些大型的工业项目无法充分展开,影响乃至制约了市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扩大市区的范围,增加市区的人口,将市区加以拓展。首先应“拓”市区,除了以落实项目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和实施“南拓、北扩、西进”的发展战略之外,还应加快三明与沙县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市区面积,增加市区人口,使市区人口增加到50万左右,形成较理想的城市人口规模,为使市区经济的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奠定土地、人口等方面的基础;在考虑市区向沙县拓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向明溪、将乐、泰宁等地拓,以适应将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和要求。同时,应“展”市区,就是应将“拓”市区作为发展市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的基础,中心是发展市区经济。应对增加的市区面积加以科学规划,对相关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各项产业特别是各支柱产业的发展能够得到足够的土地支撑,有形成产业链条和规模效益的土地保障;应尽可能地增加工业用地,保证有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等的项目能够有地落,并能够生根、开化、结果;应进一步做强沙县经济;等等。<br>
九是用足人力,就是用足市区的各种人力资源,使其在促进市区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尤其需要得到各种人力资源所蕴涵着的体力、智力、才力的支持和支撑。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大力开发和利用好市区的各种人力资源,使这些资源在促进市区经济的发展中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做到人尽其力,力尽其用。应大力培养懂经济、高素质、会发展的各级干部,使这些干部能够围绕市区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工作实践之中,搞好为市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应大胆地并尽力地开发、重用对加快市区经济发展有用的各种人才,采取各种措施让这些人才直接参与到市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中去,为搞好市区经济直接做出自己的贡献;应重新认识和挖掘下岗、失业人员的作用,千方百计地让他们重新就业;应尽可能地发挥离退休以及各种闲散人员的作用,可以通过返聘、招聘、雇用等方式加以使用;应通过借助脑力、引进智力等方式,发挥祖籍为三明或在三明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外籍人士等的作用,请他们为市区经济乃至整个三明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牵线搭桥等等。<br>
十是深化改革,就是应尽快通过深化改革来消除阻碍市区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现实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尽快通过深化改革来消除阻碍市区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意见》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如“下放、授权行政审批权限”等。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出深化改革的任务,借助改革这一发展经济的动力来促进市区经济的发展。其一,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机制能够在市区经济发展中真正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深化各个企业的改革,搞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其二,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快搞好为市区经济发展服务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做好各项行政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如条件成熟,还可在撤乡并镇的基础上搞好撤县并县工作,以减少三明经济发展的行政成本,可重新考虑梅列与三元的行政区划问题,将其合并为一个区,或考虑将三元与明溪合并为一个区等。其三,应通过深化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为市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文化条件、智力支持和社会环境。<br>
十一是健全机制,就是应健全并完善促进市区经济发展的机制。市区经济发展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做完的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一直在进行着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不断需要实现的各种目标,需要调动市区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地实现。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健全并完善促进市区经济发展的相应机制。其一是应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就是应在现有的组织领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这一机制,例如,应使现有的组织领导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市场机制的运作要求,应搞好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产业”等的组织领导等;其二是应健全和完善宣传发动机制,就是应明确市领导、相关部门、单位的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意见,利用各种机会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市区经济发展等;其三是应健全和完善操作运行机制,就是应明确市领导、相关部门、单位都有促进相应产业、行业,保证相关项目顺利运行的责任和义务,并将相关责任细化、落实到人;其四是应健全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就是应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规范完善保证市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种保障和激励措施。<br>
十二是真正落实,就是应真正将《意见》精神落到实处。《意见》就如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意见,这些意见针对三明实际,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强,现在的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地将这些意见一条一条地贯彻落实下去。因此,为了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就应真正将《意见》精神和各项内容落到实处。应使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认识到发展市区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发展市区经济的责任感、紧迫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贯彻落实措施,调动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贯彻落实《意见》,参与市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聚集各种力量来发展壮大市区经济;应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消除阻碍市区经济发展的各种人为因素和主观障碍,使人人成为推动和促进市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应将《意见》的精神学习好,将《意见》的内容加以分解,与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广大市民的实际相联系、相结合,使其负起相应的责任,发挥出主体力量和主体作用,在工作中扎扎实实地将《意见》精神贯彻好,将《意见》内容落实好,真正将《意见》中的精神成果转化为发展市区经济的巨大的物质力量。<br>
总之,市区经济发展是三明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而加快市区经济发展,需要三明市委、市政府的更加重视,需要市直各部门、单位的积极参与、支持、协作,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市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切与三明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关心、支持、帮助。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的过程中,市区经济以及整个三明经济都能够得到又好又快地发展。<br>
<br>
本文为三明市2007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07B105)。<br>
作者简介:涂大杭,中共三明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br>
<br>
</p></td>
</t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