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09-5-26 17:14:01

加快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构想(2007年第3期)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品市场作为实现最终消费的重要场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对近五年来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提出初步构想。<br>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br>
&nbsp;&nbsp;&nbsp;&nbsp;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步入上升通道。2006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99亿元,比2001年增加50.47亿元,增长66.8%,年平均增长10.8%。2001年至2004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低位徘徊,增幅均低于10%,增幅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均居较落后位置。近两年来,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幅均达到两位数以上,并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2006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创1998年以来最好水平,增幅居全省九个设区市第四位。<br>
  2.城市市场继续扩大,农村市场趋于活跃。近年来,我市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城区的商贸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县城区市场随着老城区的不断改造和拓展,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收入和购买能力的较大提高,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明显加快。2006年我市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达56.8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1%,比重比2001年提高1.5个百分点,增幅比2001年增长72.8%,年平均增长11.6%。县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44.95亿元,比2001年增长71.5%,年平均增长11.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4.21亿元,比2001年增长47.5%,年平均增长8.1%。<br>
  3.批发和零售业市场份额最大,住宿和餐饮业发展速度最快。2006年我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5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比2001年增长65.8%,年平均增长10.6%;住宿和餐饮业虽然因2003年受“非典”影响而当年发展较慢,但近五年来,从平均发展速度来看,增幅居各行业之首,2006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8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比2001年增长92.1%,年平均增长13.9%;其它行业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比2001年增长13.5%,年平均增长2.6%。<br>
  4.限额以上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近几年来,在重视发展壮大本地商贸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较知名的连锁企业落户我市,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壮大。“市商业集团”、“好多多”、“万福隆”、“家德福”、“永安佳洁”等一批本地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麦当劳”、“肯德基”、“国美电器”、“新华都”、“永辉集团”等知名企业连锁店,以及“别克”、“大众”、“现代”等品牌汽车4S店相继落户我市,使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住宿和餐饮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的档次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2006年我市达到限额以上的批发和零售企业、住宿和餐饮企业达247家,比2001年增加了171家,增长2.3倍;实现零售额达25.99亿元,比2001年增长2.9倍,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8.7%提高到20.6%,提高了11.9个百分点。<br>
  5.消费结构层次不断提高。一是以汽车为代表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商品消费迅速增长。2006年全市汽车销售市场增长迅速,个人购车消费明显增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51亿元,比2001年增长155倍。二是以移动电话为主的通讯器材销售大幅增长。随着通讯费用降低,手机新款不断推出,手机消费成为消费热点,2006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2001年增长&nbsp;196倍。<br>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br>
  1.市场总量偏小,购买力有限。从全省来看,我市社会消费品市场总量偏小。2006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的4.7%,比重位列全省九个设区市末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2元,居全省九个设区市第八位。同时受人口总量小尤其是市区人口少的因素制约,我市购买力总量的规模受限。<br>
  2.企业经营规模偏小。我市缺乏超大型零售企业做支撑,而中小型超级市场、专业店、便利店等尚处于增长期和创新期,管理明显落后,服务不够到位,缺乏特色,缺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2006年全市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企业、住宿和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6.5%,其增长速度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5个百分点。<br>
  3.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的状况,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又影响了农民消费,延缓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任务相当紧迫。<br>
  三、加快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构想<br>
  1.以城市市场为龙头,以县城区市场为重点,以农村市场为突破口,全面加快消费品市场建设。城市市场的地位最为突出,2006年全市城市市场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5.1%。可见,城市市场的发展对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影响最大。因此,必须以城市市场发展为龙头,加快三明市区和永安市区的拓展步伐,不断增加城区人口数量,同时要加快实施《三明市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促进城区消费品市场建设。县城区市场在全市市场中的地位较为显著,2006年全市县城区市场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5.7%。县城区市场是连接农村市场的桥梁,县城区市场的发展对农村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以县城区市场为重点,加快启动县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县城区改造步伐,扩大县城区规模,推动县城区消费品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农村市场是我市最为薄弱的市场,2006年我市农村市场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19.2%,而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3%。可见,我市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提高我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应成为拓展我市农村市场的突破口。要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要围绕小城镇和新兴市镇的开发,加大商业流通设施的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式,特别是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流通主体向小城镇和新兴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逐步替代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形式。<br>
  2.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网络。目前,我市大部分社区商业不同程度存在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等状况,不能适应满足居民消费、改变城市面貌、扩大劳动就业、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要求。因此,我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做出详细规定。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网点,并逐步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br>
  3.实施行业结合战略,加快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要抓住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将商业、旅游和文化等不同行业有机结合,共享特色资源,互补产业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效率效益,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消费品市场发展之路。要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各类商业营销活动,结合节日特点、时令特征和三明文化,组织消费品市场的流通企业开展各类主题营销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br>
  4.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增强老字号优势品牌的竞争能力。要大力引进具有先导性、引领性的国内外核心企业、跨国集团和优势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功能于一体,具有强大营销功能并拥有稳定市场分销网络的现代企业和地区总部入驻,增强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吸引力。同时,要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抓新品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我市老字号名特品牌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老字号品牌资源,扶持发展一批重点品牌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发展后劲。<br>
         <br>
  作者简介:廖新厘,三明市统计局贸易外经科科长,经济师。<br>
</p></td>
                              </t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快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构想(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