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5-23 09:53:16

调研报告:加大投入 做强基础 做大产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近期,我专门就投入这一课题,对市直有关部门及大余、赣县、信丰、南康等四个县(市)进行了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企业等方式,对各地贯彻落实市委“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工作部署,加大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总的认识是,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投入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br/>&nbsp;&nbsp;&nbsp;一、投入是近几年赣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br/>  “十五”期间,赣州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结构,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五”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br/>  1、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十五”期间,赣州全社会固定资产约完成投资680亿元,年均增长24.8%,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3.7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4.8%、108%、100%和10.27%,这四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3%,比“九五”时期的28%高出45个百分点,年均拉动GDP增长近7.9个百分点。县(市)情况也基本一样,“十五”期间,赣县年均GDP增长9.9%,投入拉动经济增长达到6.7%,其中2003年和2004年投入占GDP总量高达44%和45.4%;大余2003年至2005年年均GDP增长12.9%,投入拉动GDP增长达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1.5%;南康2001年到2004年投入占GDP总量为33.3%、76.8%、112.5%和38.5%,分别拉动当年GDP增长2.8、7.8和4.9个百分点。投入大发展速度就快,投入小经济增长则慢。投入不仅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根据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还会拉动原材料、设备、劳动力和服务业等的需求,促进这些行业增长。从以上分析可知,近几年,全市及各县(市、区)经济快速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力贡献密不可分,以投入的增长为主体拉动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显著,这一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br/>  2、投入促进了财政增收。“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态势,这也受益于投入的扩大。以市重点工程投入为例,初步测算,2000年至2004年市重点工程累计投资87.59亿元,实现税收(含营业税、所得税)10.03亿元;其中2002年、2003年实现税收2.68亿元和4.26亿元,分别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0.29%、13.58%,这还不包括因重点工程建设带动的其他行业的税收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所实现的税收就更大(仅建筑业,“十五”期间就提供税收超过11亿元)。大余2003年至2005年财政收入累计5.36亿元,这三年投入形成的税收就有1.06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19.8%。赣县随着近几年投入的扩大,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2004年投入实现税收分别达5680万元和6880万元,2005年1—10月份,提前完成全年财税任务,财政收入达2.2亿元,其中投入实现税收5267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3.96%。南康2002年到2005年(1—10月)投入提供的税收分别是2172万元、4015万元、1691万元和1738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3.4%、21.0%、7.3%和6.7%,投入增加财政收入效果明显。<br/>  3、投入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状况。2001年到2005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除电力)的资金达353.6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7.6%,其中交通运输投入113多亿元。2000年至2005年的六年里,有54个项目列为市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92亿元,其中交通、能源、市政项目占总的重点工程的85.19%,占总投资额的95%,目前已建成的重点工程有34项。2001年至今,全市新增高速公路198公里、铁路134公里,完成国省道、县乡公路改造7251公里,新建50万伏输变电工程,改造各种输电线路871公里,期末发电装机容量53.12万千瓦,中心城区路堤工程、防洪工程、水厂等一大批市政项目完工。各县(市)对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大了投入,赣县2001年至今在基础设施方面共投入7.89亿元,分别投入6747万元、6514万元、15335万元的客家文化城、沙园线二级公路改造、梅林大桥建设先后完工;信丰、南康“十五”期间也分别投入29.34亿元、37.6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大余2003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16.22亿元,各地的投入使赣州市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br/>  4、投入优化了经济结构。在重视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资金投入到工业上来,全市工业方面的投入逐年提高,2001年至2004年工业投入分别是13.54亿元、28.65亿元、39.63亿元、46.51亿元;“十五”期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限额以上在建项目完成投资额114.6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4.46倍;“十五”期间,工业投资集中度提高,投向六大工业主导产业的技改资金97亿元,占全部工业技改资金85%,推进了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工业投资有效地拉动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工业对GDP贡献率达49%,比2000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34.6∶29.4∶36.0调整到26.4∶35.5∶38.1。由于招商引资、激活民资的力度加大,外商和民间投资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投资主体已显现多元化局面。2001年至2004年,外商投资分别是1.66亿元、2.94亿元、6.72亿元、11.45亿元,民间投资分别是15.56亿元、23.66亿元、30.36亿元和33.47亿元,2001年至2005年前3季度,国家投资、招商引资和社会投资分别是41.4亿元、52.02亿元和130.29亿元,多元化投资力度的加大,优化了经济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各县(市)也同样重视工业投入与扩大民间投资,“十五”期间,赣县、南康工业投入6.1亿元、19.2亿元,招商引资投入3.2亿元、17.5亿元。2003年以来,大余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三年工业投入所占总投入比重一直保持在40%左右,累计达11.03亿元,主要用于伟良钨业、榄菊日用、万基水泥、赣良啤酒、悦安金属等公司的技改项目,2005年1—10月,县属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和税金同比增长50.2%和63.2%。<br/>&nbsp;&nbsp;&nbsp;&nbsp;二、投入仍是当前赣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br/>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作为欠发达地区,不仅有通过加快发展解决前进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还有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战略任务,就赣州来说,目前消费、出口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小,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弱,主要还是靠投资,投入是发展经济的瓶颈。<br/>  1、投入不足。近几年,赣州在投入总量上占省内各设区市的第二位,但人均数低,赣州人口、面积约分别占全省的1/5和1/4,而投入仅占全省的10.4%。而且投资增幅在下降,与全省及其它市高增长形成明显反差。2003年、2004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1%、2%,比全省低9.49和34.08个百分点,列全省设区市倒数第二位和第一位,2005年前三季度增长16.2%,比全省低14.1%,列倒数第二位。投入的不足,不仅使赣州的发展速度慢,而且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2001年至2004年赣州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79%,比全省慢0.57个百分点,列全省设区市的倒数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增长12.2%,比全省慢0.4个百分点。这几年,赣州的人均生产总值一直列全省设区市的倒数第二位,只略高于上饶市;2001年至2004年赣州人均生产总值是3606元、3880元、4293元和4857元,分别比全省少1615元、1949元、2385元和3332元,差距一年一年地在拉大;2004年龙岩、韶关、郴州、梅州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是12792元、11674元、7605元和5502元,赣州比周边地市也落后许多。<br/>  2、投入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赣州工业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这一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与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工业、农业等投入少有关。2001年至2004年,全市工业累计投入128.33亿元,仅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入的29.5%,基础设施投入占69.8%,农业投入微乎其微。从2000年以来,赣州市重点工程项目有54个,但工业项目只有三项,分别是瑞金万年青水泥厂、华坚国际鞋城和江齿汽车变速器项目,到2005年10月共完成投资才6.17亿元。2001年至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以上累计投入434.44亿元,占87.7%,而农村投入61.19亿元,仅占12.3%,农村、农业投入太少。大余等县(市)较重视工业发展,在工业投入方面比全市要好,但农业方面投入和全市情况也差不多。2000年以来,南康总投资中工业19.2亿元、农业4766万元、基础设施38.87亿元,2004年以来,工业投资有好转,所占比重在40%以上;2001年至2004年,信丰总投资中工业13.24亿元、农业5380万元、基础设施26.63亿元;赣县2001年至2004年工业投资5.38亿元,农业很少,基础设施投资3.94亿元;大余2003年以来,工业投入11.03亿元,农业投入1254万元,基础设施投入16.22亿元。县(市、区)投入极不平衡,2001年至2005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县(市、区)有章贡区(95.03亿元)、南康(65.06亿元)、信丰(47.88亿元)和于都(38.53亿元)等,而投入较少的县有全南(7.2亿元)、寻乌(5.65亿元)和石城(5.36亿元),投入较少的县基本上是经济较弱的地方,投入的多少反映出一个地方经济的强弱。<br/>  3、投入效益不理想。任何投入都要讲求效益,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以工业园为例,“十五”期间,全市15个工业园仅基础设施累计投入就达32.97亿元,实现税金才6.83亿元,少数企业为了圈地,一些企业“两头”在外,虽投入大,但对财政贡献小。黄金开发区赣南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73亿元,2005年前10个月累计实现税金3300万元,个别企业投资大,但上缴税金甚微;信丰工业园建园四年来,县财政及各级政府部门已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过亿元,县财政还要为银行贷款的4000万元园区建设资金提供担保,并负担利息,而园区累计上缴税收仅1904万元,投入产出比不相匹配。外来资本与民间资本投入效益也不稳定,目前这些资本主要投向是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初加工上,产业层次低,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大。近几年大余除引进的江西悦安超细金属公司技术含量较高外,其它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2003年以来,大余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4项,共投入9.28亿元,累计税收771.9万元,其中有8项还没实现税收,除伟良钨业和榄菊日用公司外,其它实现税收很少。南康近几年工业投入大的项目效益也不太好,2003年投产的投入3000万元的红旗电缆销售产值2200万元,税收40万元;2004年投产的太澳涂料、华亿化工等五个项目,共投入2.74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税收仅231万元。<br/>  4、投入环境欠佳。融资难,大部分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现在银行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差,对新增贷款实施“零风险”管理、贷款责任终身制度,再加上贷款权力上收,贷款资信评估等中介成本高,赣县2005年前10个月,来自银行的信贷投入资金只占总投入的3.6%。用地难,“十五”后期,国家控紧用地,前几年低层次的招商引资又消耗了大量的工业用地指标,没注意集约用地,造成一些项目无法落户。招工难,一方面由于企业待遇差,不重视人才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务工人员就业观念落后,素质较低,缺乏劳动力培训,优惠的就业政策没落实。电价高,一些地方电价机制不灵活,未执行峰谷电价,如南康的工业用电价格平均比广东东莞还要高许多,使一些投资项目望而却步。此外,赣州市城镇化率较低,市政设施不齐全,公路等级不高,高速公路少,公路网密度不高,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尊重投资者或企业的意愿,对投资项目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不必要的干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入的增长。<br/>&nbsp;&nbsp;&nbsp;三、加大投入的对策措施<br/>  近几年来,赣州经济每年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城市化率以近2%的速度推进,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建设速度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投入的增加,扩大投入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br/>  1、争取国家投入。认真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市县合力,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赣州要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的优势,充分利用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条件,充分利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大好时机,组织专家、学者,成立专门班子,加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储备和申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得到国家支持。<br/>  2、大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解决投入不足问题的主要途径。当前招商引资要在培育龙头企业,做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搞好产业服务上下功夫。横向上,要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把相关产业、配套产业及企业引进来,形成产业群,产生聚集效应。这样产业与产业相关联,企业与企业相配套,就形成了产业洼地,可以把许多其它企业吸引来,同时第三产业也有可能做大,如发展物流业,大幅减少企业运输成本。纵向上,要围绕现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深加工企业,充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钨产品加工,大余等地钨的原矿从其它地方进来,仅加工成仲钨酸铵,没有把产品链延伸至硬质合金、高性能钨材等,钨深加工潜力大。为此,要搞好服务,特别是大的项目,要有领导挂点帮扶,专门的班子为其服务,认真帮助解决企业融资等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要成立产业组织,围绕产业发展,把相关企业组织起来,成立企业协会,如钨业协会、稀土协会等,这样才有规模、有竞争力,才能控制市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除了企业家外,高级知识分子、技术能手等,要想方设法留住,给予更好的待遇,各地可采取建一些专家楼等措施为他们服务。<br/>  3、激活民间资金。2001年至2004年,赣州市民间投入逐年增加,四年累计103.05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3.7%,所占比重高于外资(9.3%),低于国有和集体(51%)。虽然民间投入在增加,但幅度不大,总量太小,2005年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就有371.97亿元,民间投入潜力巨大。要切实放宽准入领域,打破国家、部门垄断,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信息通讯、教育文化卫生等国家非禁入领域,加快信息咨询、会计、审计等投资服务市场建设,对可投资项目、产业政策及优惠措施等,充分向社会推介,不搞暗箱操作。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摒弃地方和部门利益,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民间投资项目在税收、用电、用地、审批等各方面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要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继续开展行风评议,强化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要做到有求必应,帮助解决,但绝不能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切实治理“三乱”,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br/>  4、扩大金融机构融资。2005年10月末,赣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6.22亿元,贷款余额246.36亿元,存贷差高达259.86亿元。金融机构出现惜贷,既有银行自身原因,也有地方、企业的问题。为此,金融机构要提高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金融工具创新,下放信贷权力,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抵押担保门槛,减少贷款的中介成本,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沟通,建立政银企协商座谈会制度,协调银企关系,推介好的投资项目。要充分发挥市投资担保中心的作用,扩大投资(贷款)担保公司的规模和数量,增加担保基金,培植做强赣州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信用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坚决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企业要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增强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做大做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上市融通资金,发行企业债券,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调研报告:加大投入 做强基础 做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