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1 21:47:22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font><a href="dindex.htm"><font color="#808080" size="3">返回上页</font></a></b></p>      
            
<div align="center">
<center>
<table border="1" width="75%" bordercolor="#669900">
    <tr>
      <td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2">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0"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b><font size="4" color="#669900">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font></b></span></td>   
      </tr>   
      <tr>   
      <td width="100%" bordercolorlight="#FFFFFF" bordercolordark="#FFFFFF" bordercolor="#FFFFFF">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王荣福</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2003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的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搞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构建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三大产业区域,即在铁路及国道、高速公路沿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重点发展优质水果、畜禽、笋竹、蔬菜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南部县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茶叶和特色畜禽业;北部县重点发展优质稻、烤烟、特色水果、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畜禽等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同时,在城郊地区重点发展蔬菜、肉禽蛋鱼奶等面向城市居民的农产品。二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引进开发和示范推广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形成优质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减粮、扩林、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思路,建立粮食、林竹、果茶、蔬菜、食用菌、莲子、烤烟、药材、花卉、牧草等十个高效优质农作物生产基地。三是把畜牧水产业、笋竹业、食用菌业作为大产业来抓。畜牧水产业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重点发展四大畜牧产业群体,即以三元、梅列、永安、沙县、将乐等为重点的生猪产业群体;以永安、宁化、尤溪、泰宁等为重点的优质鸡产业群体;以宁化、明溪、建宁等为重点的肉牛产业群体;以尤溪为中心,辐射明溪、清流、永安等县(市)的肉羊产业群体;以大田为重点的肉兔产业群体。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开发大水面,积极发展小山塘高产高效养殖、大水域放流养殖、库湾拦网养殖、网箱养殖等渔业,巩固发展虹鳟等冷水性鱼类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水产养殖,扩大规模,创出特色,形成淡水渔业的拳头产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要在禽肉加工上有新的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笋竹业是我市的一个新兴产业,加快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加大中小径竹开发力度,积极开发竹笋加工系列,培育笋竹新的经济增长点。食用菌业要继续实施“百千亿”工程,积极发展珍稀、反季节食用菌。</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着力支持重点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因地制宜,集中适当财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鼓励引导外商、私营等各类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发展科技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改善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对龙头企业的贷款规模。引导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组建企业集团,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和经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带动力。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我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和“十个”农业重点产品,依托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粮食、畜禽等“菜篮子”产品深加工;注重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积极创办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完善现有综合和专业市场,新建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结算和场地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流通网络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展销、批发和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逐步建立以配送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为主要形式,辐射省内外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四是大力培育农村中介组织。以名牌农产品主产地为依托,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和扶持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四是探索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等有效的组织经营形式,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为生产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选准订单农业项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按照订单组织生产,通过龙头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的带动,规范订单的形式、内容以及合同格式和签订程序,并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订单。</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一是搞好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农科教结合“511”工程,通过抓点带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租赁承包土地、技术承包等方式,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等服务。积极引导农业科研院校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重点扶持一批与农业产业化关联度大的科技推广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搞好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推进“农技电波入户”、“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福建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三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搞好12个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市场化的园区运作机制,使园区成为科技推广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增强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五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示范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使园区和示范片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标准化的双重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创立特色资源型、企业文化型等名牌农产品,促进名牌农产品的产业化。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加强县城及重点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小城镇功能,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把小县大城关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小城镇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增强县城及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二是加快乡镇企业改造步伐。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对规模以上乡镇企业的技改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户口、报酬、保险、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差别。探索与农业人口转移相配套的土地流转政策,对流动就业的农民给予保持原有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切实做好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康有序向小城镇转移。在继续清理对农民工歧视性政策和各种乱收费的同时,注重解决拖欠及克扣农民工工资、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护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兴办各类农村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于一体的农村劳务中介机构。农村工作部门应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专门规划,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山海劳务开发与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组织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沿海地区流动。</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五、推进山海协作,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要把发展外向型农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实抓好。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多层次、多渠道举办农业、林业等专场招商会,积极参与'98中国投洽会、海峡两岸博览会等招商活动,并把农业专场招商与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同时,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业招商活动。要把农业专场招商与网络招商结合起来,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吸引外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项目。充分发挥我省对台经贸优势,拓展明台农业合作的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业企业,扩大农业出口创汇。二是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加强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和有关法律、政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和研究,落实农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与主要出口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努力按进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对出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实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及时为出口企业提供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对出口企业开展产品促销等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三是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积极探索山海产业一体、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建好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山海协作项目开发与建设,广泛开展以项目为纽带的山海经贸协作,逐步形成农业优势产业群体和独具特色的拳头产品。</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着力扶持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但尚未巩固的农村人口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采取捆绑项目资金办法,集中财力、物力抓好省定32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项目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特别是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对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贫困农户实施异地搬迁。积极推行信贷扶贫,管好用好财政小额信贷周转资金,落实省下达我市的扶贫贴息贷款,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加强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力度,重点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通过科技示范户的传、帮、带,提高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科技水平。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行市、县机关单位挂钩扶贫和领导干部挂钩贫困户帮扶制度,继续选派干部到贫困村驻点扶贫。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权益。</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七、认真落实农村政策,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宣传贯彻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法》,完善和规范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完善征地制度,加强征地管理,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妥善安排已失地农民的生计。二是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认真落实农业特产税(除原木、烟叶外)缓征和屠宰税停征的政策。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木、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加大供销企业的改制和改造力度。三是继续实施《乡镇工作纲要》,促进乡镇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四是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认真执行“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要求,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组织开展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性项目价格和收费专项治理,对全市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实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五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监督制约机制,遏制新的不良债务的产生,防止集体资产流失。</span><span lang="EN-US"><o:p>
          </o:p>
          </span></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作者为中共三明市委农办主任</span></p>
          <span style="font-size:10.5pt;mso-bidi-font-size:10.0pt;font-family: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mso-hans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
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责任编辑:温 毅</span>
          </td>   
      </tr>   
      </table>      
    </center>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