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font><a href="aindex.htm"><font color="#808080" size="3">返回上页</font></a></b></p><div align="center">
<center>
<table border="1" width="75%" bordercolor="#669900" height="618">
<tr>
<td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2">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0"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b><font size="4" color="#669900">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font></b></span></td>
</tr>
<tr>
<td width="100%" bordercolorlight="#FFFFFF" bordercolordark="#FFFFFF" bordercolor="#FFFFFF" height="581">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叶继革</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经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并确定六项重点工作、作出十个方面具体部署。现在关键是要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共促共为狠抓落实,特别是要抓住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以务实的精神,创新的举措,改革的办法,市场经济的手段,聚智集力攻坚克难,竭尽全力谋求突破,求深求实求效,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一、增后劲。抓后劲就是抓增长点,这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把增后劲作为贯彻扩大内需方针、改变我市在全省发展格局中不利位置的重要措施,努力从抓项目、活主体、建园区、拓城镇上下功夫、求突破,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一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一抓到底。增强发展后劲关键在项目,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发展,就没有持续增长的动力。必须把项目建设摆在各级各部门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不懈抓、创新机制抓、齐心协力抓,尤其是在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全力加快生产性项目建设,着力开发建设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工业、能源、农林水、旅游等产业项目,不断培育新的发展亮点。一是重点建设要有新突破。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盯紧抓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对重点在建项目要致力抓调度、抓协调、抓资金到位、抓现场管理,确保如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标;对预备重点项目要致力抓好上报审批、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力争提前开工建设;对重点前期项目要致力抓好可行论证、评估审查、定向跟踪,努力加快升级转化,从而确保60个重点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力争搞得更快些更好些。二是解决项目建设不平衡要有新进展。从统计月报看,去年大田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2%,三元、永安、宁化、沙县等县(市、区)也是低幅增长,市属项目始终滞后,而且6项重点项目只完成年投资计划的84.2%,技改投资下降2.5%。对此,一定要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完成较好的要防止大起大落,在保持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深挖潜力、乘势而上,并选准选好后续项目,继续争创新业绩;工作滞后的要找准薄弱环节,透析原因,对症下药制定治本之策,特别是要在选好项目、选准业主、增加投资、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上下狠功夫,尽快改变落后状况。市委、市政府已建立项目工作季度督查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跟踪报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切实有效地扭转不平衡局面。三是项目工作力度要再加大。要从体制、机制、环境、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开拓项目工作的新路子。各地可以借鉴尤溪、将乐等地领导挂包项目和明溪以项目带产业、优环境、促发展的做法,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重中之重项目,分管领导要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开发、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各级项目年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要深入研究加快项目建设的新办法、新举措,加大项目管理体制、责任机制、扶持措施、激励办法的创新力度,使项目工作保持旺盛的活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二要把激活主体作为重要举措一抓到底。项目建设主体是业主,难点是缺资金,关键是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一是要拓展企业投资。下大力气改变市、县属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技改投入不足、新上项目少、后劲乏力的状况,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策划、论证、选准一批项目,并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今年重点要抓好7项投资亿元以上的新开工技改项目、48个新增长点项目和21个初步列入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使其成为新的投资亮点。同时,要支持中央、省属企业上项目、搞技改、扩规模,对中央、省属企业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都要提供一揽子配套服务,并引导市、县属企业与中央、省属企业在技术改造、资源开发、上下游产品的配套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协作与互补,去年底筛选的一批意向项目要跟踪落实、积极促成。也请中央、省属企业发挥资产、资金优势参与市、县属企业资产重组,并通过产品、技术和市场辐射,更多地带动我市企业发展。二是要激活民间资本。去年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3亿元,增长14.36%,而且大量新股申购资金回流银行,民间闲散资本充裕,合理引导和有效吸纳这些资本投资,对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现实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搞好项目评估、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向社会尤其是民营企业推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较高的好项目,并采取政府贴息、前期经费补助等优惠措施进行扶持,各金融机构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尝试个人委托投资贷款等金融新品种,最大限度聚集民间资本,力争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市政设施上有新进展。三是要大力引进区外资金。要按照全市外经贸工作会议的部署,突出抓好29个外商投资重点动工投产项目、24个外商投资重点批办项目、9个重点增资扩产和二次招商项目,分门别类做好深化、批办、建设、竣工、投产等工作,务必达到目标要求。要加大山海协作和对内联接的力度,引进一批区外投资大户,积极扶持23家省级山海协作示范企业和骨干企业,促成他们增资扩股,加快集团组建步伐。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重点组织开展社会事业、工业、农业、贸易流通业、林业等五场专场招商活动,各牵头单位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力争有更大的突破。</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三要把园区建设作为重要载体一抓到底。园区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项目的聚集地、城镇化的助推器。今年园区建设要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制不活、项目不多、人气不旺等问题,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增加投入、加快建设上下功夫。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既筑巢引凤,又引凤筑巢,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增加各级对园区的投入,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抓好金沙园、尼葛园和各工业园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市、区两级要针对市区工业用地少、现有园区规模小、新上项目难度大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制定园区开发方案,尽快着手开发、建设有规模、有档次、有产业基础的工业园区,拓展市本级和两区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在引进项目、办好企业上下功夫。各园区建设要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引导乡镇企业离乡进园,推动民营企业入园兴业,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和区外主体入园投资,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对区内已有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建项目要尽快竣工投产,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并逐步建立集中布局、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产业链。三是在搞活机制、聚集优势上下功夫。尽快出台和实施《关于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和完善园区开发机制、园区联办和利益分享机制,理顺园区管委会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权限,给予园区更大自主权。同时,积极发展“飞地”工业,鼓励各县(市、区)的工业项目跨区域向基础条件好的工业园区集中,“飞地”落户的项目工业产值归原招商地统计,财税收入归原招商地所有,从而聚集优势发展主导产业、重点行业,繁荣园区经济。</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四要把城镇建设作为重要增长点一抓到底。城镇既是生产要素最活跃的区域,又是新的经济增长极,要切实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一是要做大城区。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一方面要通过旧城改造、用地置换,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和商住等方面用地,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提高城区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城市功能;另一方面要结合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园区开发,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扩大城区规模。市、区两级要加快推进“南拓北扩”战略,重点抓好瑞云新区和富兴堡、台江片区的开发、建设。各县(市、区)都要把做大城区作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有新的进展。同时,要以城区做大带动具有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的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加快14个省定重点镇以及高速公路互通口所在城镇建设,增强重点镇人口聚集、产业繁荣、小区发展的功能,推动城镇化进程。二是要做强产业。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实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培育壮大园区工业、特色农业、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生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激活主体、搞旺人气、繁荣市场,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实力增强的目的。三是要做优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增创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现代气息;通过环境绿化、路面硬化、市容美化、街区洁化、夜景亮化等“五化”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通过进一步理顺关系,实施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从而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当前,要针对市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加快建立完善协调顺畅、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搞好经营环境、社区人居环境、执法管理环境建设,开展市区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市管理上新水平。</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二、创特色。特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抓住了特色经济,就牵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各地在深化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紧紧扭住特色经济这个中心环节,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加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力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实现抓一批特色,活一群龙头,兴一方产业,带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具体地说,要抓好四个环节:</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一要以效益农业为基础。发展效益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抓好重点环节,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在生产环节上,要优化粮食品质、优化粮经种植结构、优化林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培育壮大五个农业主导产业、三大农业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农业,抓好明台农业合作、创汇农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市场准入上,要突破农业标准化这个关键环节,狠抓规划制定、体系建设、示范区发展等工作,做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民培训教育等工作,积极争创名牌农产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手段,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在产业化经营上,要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狠抓农产品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有条件的要积极创办农产品工业园区。同时,加快培育生产基地型、加工带动型、专业市场型、中介服务型龙头企业特别是10家省级、50家市级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在营销策略上,要发挥农民流通队伍、商业流通企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健全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农业155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在体制创新上,按照省里部署稳步推进税费改革,落实部分农业特产税缓征和屠宰税停征政策,推动乡镇不断开发新兴财源、替代财源;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集体林木林地产权制度、木材流通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改革,推进乡镇企业、供销企业改革;引导规范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切实减轻乡、村负担和农民负担。</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二要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依托特色资源、特色产品,选准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在产业布局上,市区和永安、沙县要把纺织、机械、化工、林产加工等行业和服务业作为特色产业,尤溪、大田要把对接闽东南的高优农业、矿产品加工业、沿海辅助产业等作为特色产业,西北部各县要把农产品加工、矿产品深度开发、生态旅游作为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各县(市、区)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引进区外资金、技术、人才、智力和管理经验,联手整合资源,联动推进产业协作配套,联合闯市场打品牌,聚集各方面的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在政策扶持上,今年市直各部门尤其是专业经济部门要确定一批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基地,集中资金、集中技术力量、集中可配置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点支持,促进特色经济发展。</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三要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各县(市、区)要依托特色产业选准抓好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今年要着重抓好175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列入省百家重点和省、市级成长型企业,商业、医药、物资、食品集团等一批商贸骨干企业,117家产值超千万、44家纳税超百万的民营企业和一批“小巨人”企业,28家“三资”企业纳税大户、30家销售大户和20家出口大户。要着重引导这些特色骨干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跨体制的协作配套,促成它们与省内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进一步壮大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项目,对接沿海主导产业和中央省属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筛选一批特色名牌产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在同行业企业之间开展分工与协作,带动一批配套的中小企业,努力建设机械装备、纺织、林产加工、建材、电子等特色产业聚集地。要按照市委办明电2002118号通知要求,深入开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课题调研,按三个层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我市新型工业化思路,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四要以市场建设为纽带。要改造提升现有乡(镇)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增强其农产品促销功能,并通过连锁、代理等形式,鼓励大中型商业企业、生产企业将集贸市场纳入其直销系统,使农村集贸市场成为农产品促销和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聚集地。对现有专业市场尤其是13个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要扩大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进行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创新,增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并积极引入有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超市业主进行改造,提升专业市场档次。同时,商业、物资等商贸骨干企业要与特色专业市场对接,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延伸到专业市场,提高市场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要加大区外市场布点的力度,建立与地产品主销区大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对接的信息网络平台,提高地产品尤其是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三、打品牌。品牌就是知名度,就是竞争力。我市从1999年实施“育名牌、创名牌、响名牌”的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名牌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偏低,形不成规模经济。为此,要深入实施名牌战略,集中精力做好创名牌、打名牌、响名牌文章,积极发展品牌经济。</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一要积极培育名牌。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意见》要求,引导企业健全质量保证机制,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重点抓好20家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和8个产品的质量认证,不断夯实创名牌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同时,要认真落实扶持优势品牌的政策措施,调动和激活企业主体创牌积极性,支持、帮助企业做好创牌的各项工作,今年要重点支持“孟宗”牌笋干系列产品、“奔鹿”牌牛仔布等6个工农业产品争创省名牌产品。要推动“铙山”高档纸系列产品、“福重”振动压路机等省名牌产品,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的标准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实现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二要全力打响名牌。对现有的30个省名牌产品、15个省著名商标、6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7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要从培育企业文化、打造名牌个性入手,通过发展名牌文化、质量文化、管理文化,增强名牌横向辐射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从形象优化、策划包装入手,提高外包装的档次和品位,树立名牌产品的良好市场形象;要从广告宣传、媒体推介入手,引导企业制定名牌产品宣传计划,选择有效传播媒体进行多形式、全方位、广覆盖的推介,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要从展示展销、开拓市场入手,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交易会、展示会,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流通企业的合作,提高名牌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三要扩张名牌效应。在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竞争力的同时,要帮助企业扩大名牌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应。要指导企业用好名牌、经营名牌、运作名牌,在名牌化资本运营中加快名牌产品的发展,实现名牌无形资产不断增值。要引导企业以存量资产的“裂变”引进增量资本的投入,促进资源、资金、人才向优势品牌集中,在加快市场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整合中,强化企业经营能力,使名牌优势转化经济优势。</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四、造环境。环境是形象,也是生产力。要实行软硬兼施,以软补硬,在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做到在营造环境中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抢占先机、赢得主动。</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一要营造优质服务、激励发展的创业环境。今年重点解决“四难”、“三乱”、“一多”问题。要通过继续深化“三减(简)一提高”活动解决办事难问题,通过清理、督查、协调切实解决政策落实难问题,通过土地开发和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办法解决用地难问题,通过增加信贷投入、创新信贷品种、增强担保公司实力解决融资难等问题。要从规范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配入手,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动真格、下功夫坚决查处和纠正乱收费、乱摊派、乱拉广告行为,制止把行政成本、不合理负担转嫁给投资业主的现象,遏制政府行为部门化、部门行为个人化、个人行为利益化。要强化依法行政、文明办事,认真落实有权检查机关检查登记等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各种检查多的问题。</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二要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力度打击食品、药品、农资等制假售假行为,整治建筑、文化市场,打击非法传销,整顿财经、金融、外汇、中介、旅游市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并从体制、机制上建立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信用素质,并加快构筑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介机构、消费者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有关信用的征集、披露、评价、保险、失信惩戒系统,从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公平的竞争机制、规范的市场秩序,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三要营造安定稳定、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管、治并重,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切实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使我市成为全省最安全的区域之一。同时,巩固发展创“五城”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要按照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两区一市”和9个县城区推开新型社区建设,深入实施《乡镇工作纲要》,并与文明社区、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四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环境。要从观念、机制、管理、环境四个方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有识才之眼、用才之胆、爱才之心、容才之量、聚才之力,善于用情感、用事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做到广纳群贤、知人善任。要重视抓好已列入计划的科技专家、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加快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引进步伐,为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优秀人才、市管拔尖人才搭好建功立业的舞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作用。特别要加大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更加关心、理解、信任企业经营者,建立健全有效的保护和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让企业经营者放心、放胆、放手搞改革、创新业,使更多的高素质企业家在加快发展中脱颖而出。</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五、抓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两手抓”,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一要坚持以社会化、产业化的思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发展社会事业一定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大力引进市场机制,积极走产业发展的路子。要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为抓手,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上下功夫,年内要有新进展;以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为载体,在农业资源整合、18个重点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抓好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跟踪落实,积极探索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结合的路子,推进产学研结合上新水平。要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做好优化学校布局、加强素质教育、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强化学校安全等工作,抓紧实施48个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要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力争三明高专尽早实现专升本。要在抓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文化精品创作,开展争创文化先进县(市、区)活动,强化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收归县管、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等工作,按照新标准做好迎接省级卫生县城复查的各项工作;加快竞技体育、群众性体育发展,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下大力气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质量,完善技术防范措施,再创社会事业新业绩。</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二要坚持在发展中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稳定低生育水平。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深入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加大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的力度,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确保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要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为目的,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为根本,下大力气治理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抓好20类71个重点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发农业、林业、水力、矿产、旅游资源,不断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4"><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三要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狠抓落实。扩大就业是我市当前和今后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在政策落实上加大力度,用足用好中央、省里再就业政策,集中力量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四种对象”的再就业问题;要在拓宽就业领域上加大力度,千方百计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等就业岗位,促进灵活就业,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转移,推动劳务输出;要在搞好就业服务上加大力度,引导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强化市场就业培训,加快劳动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等“三化”建设,搞好公共就业服务,尽快构筑市、县(区)、街、居四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网络服务,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并不断扩大覆盖面。既要通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关心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受灾群众、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又要帮助他们想办法、找出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span></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本文为2月17日叶继革市长在今年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span></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责任编辑:陈上龙,特别是壌</span>
</td>
</tr>
</table>
</center>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