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交友之道(上)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height="596" width="75%" border="1"><tbody>
<tr>
<td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0">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b><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Times"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Times"New="New"Roman">谋断广角</span></font></b></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height="561">
<p class="MsoNormal"> </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b><font size="3">---领导者的交友之道(上)</font></b></span></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font size="3"> 友谊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也是领导者人生的重要部分。爱因斯坦认为:“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正直的朋友。”但交友不能不慎,对领导者而言,交友不慎会影响他手中权力的运行,会产生很大的负效应,因此领导者要慎交友。</font></span></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font size="3"> 1、领导者要慎交友</font></span></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font size="3">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人际关系中称得上真朋友要有多方面的条件,但相互讲真话无疑是其中最基本的条件。尔虞我诈决不是真朋友,阿谀奉承也谈不上是真朋友。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在交友中更须认清这一点。对多方面的言论和意见,都必须加以分析鉴别,无论顺耳与否,首先看其是否正确真诚。这不仅是交友之道,而且还应作为识别与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敢讲真话,尤其是敢讲逆耳的真话的人,往往是办实事、创实业、求实效的人,而且是可交的真朋友。另一方面,交友总是双向的。领导干部多交敢讲真话的朋友,敢于面对真话、采纳真话、相互讲真话,同时才能创造一种鼓励讲真话、鼓励求实、反对讲假话、反对“假风”的气氛,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最终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现代化建设大业。正因朋友不可缺少,交友就必须慎重。而作为领导干部,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其交友尤为慎重。要有正确的交友准则。交友有以义相交与以利相交之分,以义相交,友谊建立在人生观契合情感相投的基础上,这种友谊不但是真诚的也是长久的,它很少受到利害关系的制约。以利相交,友谊建立在利害关系上,利害关系是易变的、冲突的,这种友谊不但是虚假的也是短暂的,所谓以利相交,利尽而情绝指的就是这种情况。那些以利相交的人,他们与领导者交朋友,所交的不是领导者这个人,而是领导者手中的权,因为他深谙权能生利的道理,也为此权在友谊在,无权友谊不存。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以利相交的友谊主要表现为:你在位对你时有所求,并且强人所难,一旦达不到目的便反目。倘若你离开了领导岗位,便对你冷若冰霜,形同路人。许多领导者在其位时,门庭若市,一旦离任,便“门前冷落车马稀。”就领导者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离位后,请示汇报的人少了,这个他们想得通。但昔日的朋友不登门了,昔日的笑脸再难寻觅。由此往往感叹世态的炎凉,人情的菲薄。实际上,还应该从自己交友不慎这方面来反省一下。作为一个领导者,待“岁寒”后才认识这些人的节操,为时已晚了。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以义和领导者相交的朋友,他们看重是共同信念,是领导者的德行。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这样的朋友才不会借权谋私,才不会向你提过分要求。即使出自无奈而求助于你,而你又确实是难以办到的,他也会对你体谅。甚至当你为了大局触犯了他的利益时,他也能理解。</font></span></p>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font size="3"> 人生中的挫折患难是区分真假友谊的试金石。领导者与一般人相比,具有承担更大风险、遭遇更大挫折的可能性。然而也正是在挫折中患难中,真友谊和假友谊才那样的泾渭分明。交于义者权不在势不在,但信念在情感在。平坦掌权时,他们为避趋炎附势之嫌,可能还会故意与你保持适当距离。但受挫时,他们会与你友好如常,甚至比平时更为亲密。高度的求实精神来源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心愿。因循敷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官僚主义者不想也不需要深入实际,了解真情况、解决实问题,当然也就不必千方百计去交真朋友、寻求真话。只有经常想着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干部,才会千方百计去求真求实,才会敢于面对种种真话,哪怕是刺耳的乃至反对自己的话,以求达到制定真正符合民意的政策,部署符合民意的工作,解决民意共同关注的问题。实现为民谋利的心愿,只有多交讲真话的朋友,多听真意见,掌握真情况真问题,这个目的与心愿才会越有可能实现。</font></span></p></td></tr></tbody></table> <table bordercolor="#669900" height="596" width="75%" border="1">
<tbody>
<tr>
<td width="100%" bgcolor="#ccffcc" height="30">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font size="3"><b>领导者的交友之道(下)</b></font></p></td></tr>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bordercolorlight="#ffffff" width="100%" bordercolordark="#ffffff" height="561">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br/><br/> 2、多交几个“畏友”<br/> 自古以来,人们便把朋友分为几种:“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称“密友”,“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称“贼友”,而“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称“畏友”。人生在世,“贼友”固不可交,“密友”实为难得,最重要的还是多交几个“畏友”。人难以全面认识自己,特别是难以认识自己的过错。而人要不断地完善,关键又在于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不断地正视和改正自己的过错。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更深刻地获得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于过错,给你指出后,希望你改正而走向完善。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正如培根所言:“最好的忠告只能来自诚实而公正的友人”。规谏领导者的过错,不是那些以利相交的假朋友所能做到的。只有那些以义相交的朋友,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事业心,共同的情感纽带,使他们能够向你提出忠告,哪怕言语尖锐措词激烈,因为他们关心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利用你手中的权。因此,是否能规谏过错,便成了领导者区别真假朋友的一条重要标准,对于那些专说好话的人,领导者要高度警惕,切不可引为知己。否则,“人因听好话上当,马因踏软地失蹄”则是难以避免的。<br/>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党的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研究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依据对情况的真实了解及据此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在当今社会上“假”风影响下,假情况、假数字、假材料时有出现,要掌握真情况,解决真问题,办成真事情,显然必然具备高度的求实精神。多交敢讲真话的朋友,就正是这种求实精神的体现,也正是达到求实目的的极其重要的途径。愿我们的领导多交一些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联系、实事求是的好领导。如能真正交上几个畏友,对自己品格的完善,事业的进步必然是极为有益的。三国时期的徐原与吕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徐原才智过人,吕岱荐他当了侍御史,但吕岱有了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地批评,即使当着众人的面也绝不留情,常使吕岱下不了台,但吕岱十分敬重徐原,徐原死后,吕岱悲伤地说:“失去了他,还有谁指责我的过失呢?”英国剧作家本·琼森与莎士比亚是朋友,他的第一部剧作由于莎士比亚的推荐公演而闻名全国,他十分崇拜莎士比亚,称赞他“可以征服欧罗巴的全部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界。”但本·琼森对莎士比亚用“三把犭剑”描绘壮阔的“红白玫瑰战争”的脂粉式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从而促进了“莎翁”剧作创作走向更完美的境界。一对古代官吏,一对外国文豪,正因为能“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所以才达到了事业的成功和人格的升华,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交友时,往往只重“情”,只重“谊”,有时因怕伤害“情谊”而明知朋友有过错,也不指出,甚至因顾情谊而沆瀣一气。肇庆市一个叫王刚的罪犯,因盗窃被处以极刑。临刑前他过去的几个“铁哥儿们”去看他。他大声责骂:“你们不是我的朋友,如是朋友为什么不早点规劝我阻止我,使我落到今天的下场。”并哭嚷着叫法官把他们赶走。可见,人之交友有“情”容易,有“畏”却不易,而交不到几个“畏友”,常常会使自己身入迷途而不知觉,甚至糊里糊涂葬送在所谓的“哥儿们”的情谊上。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市场竞争的加剧,利益关系的调整,价值观念的变更,既扩大了人们的交友的空间,又使人们面临新旧观念碰撞时的困惑,正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错走一步,就会后悔终生,在这样的情况上,更需要有朋友的指点,需要“畏友”的劝警,帮助自己克服偶尔的过失,帮助自己抹去眼前的灰尘,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多几个“畏友”,实际上就是多了几面镜子,多几个“畏友”,实际上就是多了几口警钟。<br/> 3、把下属视为朋友<br/> 作为领导要了解下属,视下属为朋友,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这方面,日本企业家做得是比较成功的。日本企业界的泰斗松下就把总经理界定为“管家婆的角色”,他说:“身为总经理,如果有一万名员工要担一万个人的心。”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界开始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开展了以“管理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所谓“文化革命”,因此,他们在关心自己的职员方面做得也毫不逊色。当前,关心职员“全人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对公司职员的福利待遇、闲暇时间、文化生活、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的提供上。虽然这些“关心”和“尊重”是超管理的,但它们的效果却是双倍、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管理的。因此,关心职员“全人的发展”,是总经理份内的事。因为这表现出现代企业家对公司职员“全人”的尊重,所以那些小恩小惠式的“感情投资”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从管理方面来看,所谓了解你的下属就是了解你下属的人格取向,动机层次,性格气质,技术水平,优点和缺点等等,以便为他确定适当的工作岗位,对他采取适当的激励手段,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从组织的角度来看问题,组织的结构是与每位组织成员的人格取向、需求层次等特点密切关联的。因此,了解下属,也便于组建一个成员之间更相容、更具有内聚力的团队集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不了解下属的品行和能力就委以重任而导致工作失败,首先蒙受侮辱的不是下属而是自己。这种错误如果是由于轻信和失察而引起的,尚情有可原,如果是由于贪图私利所致,那就不可原谅了。在这里了解下属与认识自己二者融合了,变成了同一个问题,其方法也是可以相互为用的。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真正了解和把握下属的特点,并懂得在不同环境和任务中的具体灵活运用,那么就会真正体会到“强将手下无弱兵”,并且为自己的下属感到骄傲,能为自己有众多的朋友而感到自豪。<br/></font></p>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 摘自《领导方略论》</font></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