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精神凝聚智慧之源 乘势而上打造教育强县
</SPAN></td></tr>
<tr>
<td class=art03 vAlign=top align=left>
<P>昌黎精神凝聚智慧之源,乘势而上打造教育强县<BR> 与时俱进的新时期昌黎精神,是全面建设和谐昌黎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精神动力,它集中反映了昌黎人民的文化积淀、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我们将结合全县教育实际,把大力弘扬“干事创业、求真务实、勇于负责、进取图强”的新时期昌黎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入宣传,使其融入广大干部教师心中,落实到平常的学习工作中,为全力推动昌黎经济跨越发展,打造教育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P>
<P>一、溯干事创业之源,夯实教育强县建设基础。1995年我县提前一年通过省“普九”达标验收,1998年、2001年、2004年又三度以高标准通过省“普九”复查。十几年来,昌黎教育发生巨变,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县、布局调整示范县、素质教育实验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县、“普九”巩固提高先进县。今年,“普三”攻坚工程获省专家组高度评价,被申报省“普三”工作先进县,学前教育步入全市先进行列;职教中心顺利通过省重点校验收,甩掉多年来职教落后的帽子,争取两年后跻身国家重点校……昌黎教育已进入又快又好的发展时期,具备了打造教育强县的必要条件。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和厚爱,更得益于全县干部教师发扬 “三千” (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五业”(敬业、爱业、勤业、创业、兴业)精神的无悔付出。</P>
<P>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要完成“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迈进,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干事创业精神,树立“想干事”的意识,强化谋求发展的事业心;培养“会干事”的能力,强化做好工作的自信心;提高“干成事”的本领,强化造福于民的责任心。落实到工作中,则要从机关干部、学校领导、教职员工三个层面入手,让机关干部、学校领导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定位在“干成事”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执政能力、提升教育水平;让广大教职员工热爱教育事业,珍爱教学岗位,激发探索精神,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教学行为,提供优质教育。</P>
<P>一是优化机关干部作风。 以弘扬新时期昌黎精神为契机,努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政治纪律,严格工作制度,严谨工作作风,优化工作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同时,建立工作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承诺制度,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廉正之风、团结之风,形成一把手敢于负责、善于负责,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全程负责,机关干部共同负起责任,尽职尽责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机关干部整体优势,着力提高干事创业活力,共同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步伐。</P>
<P>二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品格与能力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到班子凝聚力、教师向心力和学校发展潜力。以德正己、以才称职、以仁聚贤、以情动人、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勇于创新的校长,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引领师生共同完成教育使命。要建设教育强县,必须打造一支理论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优的校长队伍。教育局制定了《对中心校年度考核实施方案》,从思想、作风、重点工作开展、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大对中心校校长的考核力度;完善了《昌黎县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校长的培养、选拔、任用、管理到校长的任职期限、任期、辞聘解聘、离任审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开设了校长论坛,建立了理论学习制、教师评议制、年终考核制,要求校长从工作出发、从大局出发、从承担的角色出发,严于律己、心胸大度、淡化权力、忘却自我,弘扬干事创业精神,用人格魅力影响教师,凭自身素质推动工作。以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昌黎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将优质教育化为吸引投资者的无形资产。</P>
<P>三是强化师德师纪师能建设。教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的艰苦劳动;教师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更从事着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的平凡而伟大的事业。这事业联系着青少年的成长,联系着无数家庭的幸福,联系着祖国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广大教师更要积极践行昌黎精神,开展“师德师纪建设年”、“三让一树”、“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培训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四项工作机制;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学”活动;深入实施“三功双评”、“名师带动”工程;广泛开展“三新一德”培训,利用三级师训网络,进行专业培训……使干部教师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精神面貌得到改观,能够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进而夯实教育强县建设基础。</P>
<P>二、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快教育强县建设进程。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面对8万鲜活的生命,面对54万父老的期待,我们更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不图虚功、不求虚名,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踏踏实实办人民满意教育,凝心聚力促昌黎经济腾飞。</P>
<P>一是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普、职、成、幼、特六类教育,哪一类都不可偏废,如今,我县高中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小学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得到高质量的普及、巩固和提高,职教、成教、幼教、特教百花齐放,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骨架、学前教育、职成教育为双翼的教育体系。夯实了人才培养的基础,壮大了人才储备的摇篮,拓宽了人才成长的通道,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强化管理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使义务教育在强化巩固中做实,高中教育在逐步普及中做强,职成教育在强力支持中做大,学前教育在整体推进中做优,特殊教育在重点扶持中做新。</P>
<P>二是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农民问题,必须关注农村教育,在县域范围内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其实质就是全方位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等水平的教育。通过优化农村结构布局,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培训师资队伍,实现城乡师资均衡发展;通过规范教育收费,切实减轻农民教育负担;通过实施帮扶工程,保证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辍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重点抓好布局调整、远程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薄弱校改造四项重点工程。2007年,我们将对15所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消除农村不合格学校,对全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进行检查验收,实施“三个一”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即:每年改造达标一批小学、一批初中、创建一批特色学校),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进程,切实保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P>
<P>三是提高青少年学生整体素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素质教育写进法律,说明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能否真正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是考察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今后我们将结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昌黎县中小学校德育规程》的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弘扬新时期昌黎精神,推动昌黎大发展、快发展”主题活动,确定讲授教材,安排具体课时。以弘扬新时期昌黎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拓宽育人渠道,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加强教育改革,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优化育人环境;改革中考制度、综合评价制度,减轻课业负担,开展多项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P>
<P>三、扬勇于负责之举,增强昌黎教育整体实力。忠实地履行职责,是办好教育的根本,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我们前瞻未来确定总体规划,审时度势理清具体思路,与时俱进调整工作重点。今后更要时时想着责任、刻刻谋求发展,从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抓起,从促进全县经济腾飞的关键问题抓起,强化安全稳定、加强行风建设、严格控辍保学、推行素质教育、规范收费行为、重视职成教育。</P>
<P>一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庄稼耽误是一季,孩子辍学误一生,面对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整体提高,而中小学生辍学形势依旧严峻的事实,教育局将通过专项督导调查,开展无辍学乡镇、学校、班级创建,利用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对初三无升学志愿学生进行分流,深化综合评价改革、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等措施,不让贫困生失学,不让学困生掉队,不让家长失望,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圆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P>
<P>二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在一定范围、一些环节存在的不正之风,虽属个别现象,却严重败坏了教育的形象,我们将严格治理三乱(乱办班、乱收费、乱定教辅材料)行为,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切实查处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行为,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形成高压态势,做到有禁必止,树立良好教育形象。</P>
<P>三是开辟绿色投资通道。造福百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我们对广大干部教师加强人人都是投资主体、人人代表昌黎形象的教育,将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作为吸引投资者的无形资产;处处为投资者开设绿色通道,在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最大满足,让他们来昌黎投资安心、放心、舒心,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P>
<P>四、谋进取图强之路,谱写昌黎教育辉煌篇章。在昌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抢抓机遇,弘扬进取图强精神,加快教育发展。2007年,我们在制定出台《“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十一五”布局调整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牢记一个宗旨:办人民满意教育;锁定一个目标:建设教育强县;突出一个根本:提升干部教师素质;严格两个保障:学校安全、依法治教;深化三项改革:新课程改革、中考改革</td>
</tr>
<t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