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4-11-11 09:03:44

镇党委副书记外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10月8日,按照县委组织部工作安排,我参加了赴*县考察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县党建引领乡村旅游、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农旅融合发展建设等方面工作,现将本次考察学习的总体感受,受到的经验启示,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如下:一、总体感受经实地考察*县*村、*村、*村等村寨,感受到*县坚持文化传承、山水田园、农旅融合贯彻始终,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循序渐进的发展理念,有以下“四个关键”:以规划编制为基础,坚持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县以山、水、田为生态肌理,结合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根据前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的对传统文化、建筑风格、山水田园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对壮族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一是坚持保护好壮族传统杆栏式民居整体风貌,注重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既吸引外来客,又留住原住民,改善群众居住内部设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留好“传家宝”留住乡愁。二是结合旅游开发需要,做好壮族农民版画、马洒侬人古乐、伴手礼等文创产品的研发,不断挖掘刺绣、银器等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的更多可能性;三是挖掘和引导“民间艺人”,结合市场需要,制作铜鼓、三弦、牛角胡等传统乐器,传承民族技艺,保护优秀的非遗民族文化。以基础投入为保障,坚持特色村寨的延续、改造、提升。*县自2017年以来,投入1.8亿余元实施了*、*等6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设项目及景区提升项目,修旧如旧,在原来村庄的基础上“造村”。一是以民族旅游村、旅游景点为重点,聚焦旅游村内的餐饮、娱乐、住宿等基础功能设施,马洒村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商店,让游客可吃、可玩、可住,产生消费;二是企业入驻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旅游环线建设,围绕*县城,打造并串联起“马洒民族文化旅游”“雾漫云山”“森林步道”等热点旅游资源,形成“百年壮寨、千亩草场、万亩森林”旅游环线,丰富旅游体验。三是不断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通过完善的村规民约,成立自建小组统筹整合现有资源,马洒村将“垃圾减量五字诀晨起五个好”扎根在村民心中,柏木山村分批分层次打造“兰花庭院”,引导群众从被动扫到主动做,村内宜居水平大幅提升,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更宽。以政策机遇为平台,坚持资本的外引、内建、叠加。*县多措并举,充分利用政策、平台资源,一是推广使用股份合作制的运作模式,鼓励旅游开发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打造酒店、特色民居、小吃店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拓展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渠道,扩大发展乡村旅游的受益群体。二是通过成立自建委员会,更有效整合土地等资源,修缮居民传统四合院、打造了同心广场、福泉广场、火腿加工厂等,使村内资源更有效合理利用,大大改善村内环境。三是依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国家和省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发展机遇叠加,按照规划,逐步实现“土屋屋”变“金窝窝”。以鲜明导向抓作风,激发干部苦干、实干、巧干。考察点充分体现了*干部的苦干、实干、巧干能力,一是干部敢想敢干。*县村寨农旅融合的过程中,打造之初就明确了保留壮族村落原汁原味的打造方向和民族文化旅游村的发展定位,对于村寨的打造,有群众的智慧结晶,更多的是*干部统筹资源、协调资金、总体把控的结果,所经过的村寨无论是网红打卡景点设计、村寨风格建造,还是民宿、民族产品打造皆各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二是选好“领头雁”,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不断更新新时期各级干部和群众民族文化旅游的理念,加大旅游村产业包装,不断提升旅游景点和旅游村的软实力,瑶人寨农民志愿服务队在预备党员杨贵聪的带领下勇当先锋,服务弱势群体、探索产业发展,以先富带后富助力群众增收2万余元,*村从个人种兰花到全村发展兰花庭院经济,每年促农增收30余万元,既促村庄美,又让村庄富。三是用好宣传媒介。积极邀请省州与县作协作家、媒体机构记者等到村内集中体验、报道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经验,推介*。*县政府组织宣传、融媒中心、全媒体人力人才等资源,深入民族特色村寨,制作高质量、冲击视觉力的宣传短视频,借助全媒体的力量多形式宣传。二、下一步工作打算总结*县与我镇之间的区别,我镇有以下几个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镇上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坝吉五队、花渔洞、马多依、南溪河漂流等,“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均衡发展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花渔洞,处于未开发阶段,游客只能沿途路过,再加上地区接待能力低,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旅游资源散、小、弱,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的景点、夜市等,引不来、留不住外地人,景点规模、客容量、客时量小,市场竞争力弱。三是因势利导发挥不够,对现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在村庄规划中缺乏总体规划管控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寻找差距,在于干部思想的差距,*县干部思想活、理念新、作风实,能够根据现状快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于我们而言,要转变思想,搞清楚农旅融合中“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怎样在现有资源中充分体现,要提炼出能够代表南溪形象和理念的精华;要统筹协调,要做好政府、投资商、农民三方合力,在总体规划中进行严格把控,在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系统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等;要敢闯敢试,充分寻找发展契机,寻找优势资源,跳出常规,做有创新、有影响的项目,防止千篇一律,真正将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名人、田园、风情等村庄个性张扬出来,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寨。狠抓特色,优化产业。抓村集体经济。聚焦重点项目,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和申报,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快南溪万亩青柚种植园、南溪镇加工物流园、大南溪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位一体”项目建设,依托河口县“万企帮万村”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吸引专业人才回流。抓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一主多元“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的发展模式,保护好香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青柚种植,规模化发展百香果、菠萝蜜、丰收瓜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热区水果、反季蔬菜产业链。依托河口沿边产业园,持续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抓三产融合。围绕做活“三产”,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化、品质化发展。全面探索“边民互市+”模式,大力推进成立“互助组”,进一步推进辖区农副产品进出口。同时,加强边疆党建长廊C字型示范带建设,做实三坪坝、坝吉边境幸福村建设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党建+文旅+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带动作用,做精做特做美集民族文化、土特产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庭院经济”“三小经济”,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找准定位,用好资源。充分发挥抵边优势,结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对我镇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排查摸底,根据安家河村古驿道遗址、南溪河漂流、花渔洞国家森林公园等现有资源,制订乡村旅游长远发展规划,科学设计乡村旅游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撑。打造异域风情村寨。依托边境、民族等特点,打造集月亮湾、山水鱼池幸福路等景清溪河畔的幸福之村“绿美坝吉”;同时,南溪镇“三坪坝”小组与越南谷方村缔结友好村寨,双方苗族轮流举办节庆活动,男女老少着盛装、吹芦笙、弹响篾、踢脚架,民族团结之花在此越开越艳,成为边境村寨异域文化活动的大亮点。整合用好现有资源。以秀、美、奇著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花鱼洞瀑布、曾经是马帮通行的历史遗留痕迹安家河古驿道等著名旅游景点均在南溪,我们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把旅游、垂钓、餐饮等功能扩大开发成“山花鱼池、小桥流水,生产、旅游、垂钓、休闲、餐饮”为一体化的河口知名旅游景点。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县的农旅融合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紧盯一个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南溪“1343”发展思路,即:聚焦1个经济辐射中心(经济辐射、跨区联动的中心城镇),建设3片特色康养地(马多依片区田园康养壮家寨、安家河片区生态康养瑶家堡、坝吉片区宜业康养苗家村),打造4个兴边富民示范(“一带一廊两点”:大南溪-龙堡-溪东“c字型”边境党建带,106界碑老三队联防所-125界碑芹菜塘联防所-130界碑老龙田联防所“百里固边”长廊,以坝吉五队为样板、三坪坝等绿美乡村建设示范点,以安家河为样板、马侈依等“农文旅一体化”先行示范点),推动建设3个产业振兴区(香蕉等传统产业转向青柚等现代农业转型区,“互联网+物流+快递”等新业态服务区,垦企文化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等镇企融合发展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开创南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镇党委副书记外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