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村富民”工坊建设现场推进上的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老秘网县紧紧围绕“两强两富”目标,在创建强村富民工坊促农增收上下功夫,通过利用村级闲置土地、厂房、学校、易地扶贫搬迁点门面和劳动力等资源,累计创建“强村富民”工坊60个,2024年工坊累计经营收入2096.25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185人,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聚焦党建引领 高站位推动工作落实强化统筹部署抓落实。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专班专人具体抓、部门属地双负责”工作责任,县委专题研究“强村富民”工作4次,召开“强村富民”工作调度会3次,全力提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执行力、落实力。突出党建引领强带动。持续深化乌江流域党建联盟,推行“先进带后进、强村帮弱村、弱村抱团发展”,健全完善党建联盟“三四五”工作机制,在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的同时,建立区域产业联盟,实现“组织共建、产业共管、技术共享、成果共享”抱团发展。聚合上下联动同推进。采取“县级统筹、部门协同、乡镇实施、村级主抓”方式,统筹部门、乡镇协同开展“三资”清查、闲置资产盘活、金融信贷服务、人才技术培训等,协同解决“强村富民”工坊创办中资金、订单、人才等问题。2024年来,先后开展“三资”清查培训2期,处置低效项目32个,盘活闲置项目28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2.99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0.7万元。二、聚焦目标定位 高标准推动规范建设有序推进工坊标准化建设。组建县级业务指导组,对全县工坊进行全面摸排,指导解决运行、财务、税收、销售等具体问题,有效推动工坊规范化运营。2024年来,县专班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指导3次,有效协调解决工坊创办中的问题42个。推动工坊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全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持续推进肉牛配套、双高红薯育种、茶叶采收等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稳步推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2024年来,全县围绕肉牛配套产业创建工坊16个,围绕茶叶配套产业创建工坊8个,围绕“双高”红薯产业创建工坊2个,进一步拓展全县产业发展深度。创新凸显工坊助农增收作用。聚焦“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资”目标,采取“党组织+企业+工坊+村集体+群众”方式,推行“企业派单、工坊接单”,实现送订单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提升工坊促农增收效能。三、聚焦要素支撑 多举措促进工坊发展建强人才队伍强保障。聚力推进“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开展党组织书记履职分析研判、擂台比武、学历提升。2024年来,动态储备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812名,先后选派22名村干部赴东莞市、黔西南州、安顺市、江口县等地跟岗学习,开展县乡强村富民专题培训3100人,镇村职业技能培训2200人次,累计培训工坊管理员、技术员431人。健全金融服务强支撑。组织26名金融村官及驻思银行金融机构对“强村富民”工坊进行走访,围绕工坊发展规划,量身开展金融服务。2024年来,全县24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强村富民产业贷”“乡村振兴产业贷”2.96亿元,有效破解工坊发展中的资金瓶颈。畅通农业服务强提升。积极开展“组团式”帮扶、专家服务团队服务等农业技术服务,通过畅通农资保障渠道,强化农机推广,提升工坊农业服务能力。2024年来,累计新增家庭农场(含林场)696家,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扶持壮大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累计选派农业专家服务团队27个190人,解决产业发展突出问题260个。四、聚焦机制建设 多途径保障长效运营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全县“一盘棋”发展思维,充分整合涉农资金、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用于推动优势产业发展。2024年来,累计统筹财政衔接资金2018.8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2636万元,覆盖28个乡镇(街道)126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产业。建强产销联动机制。结合全县资源和企业需求,针对突出优势产业,分类建立产销供需清单,搭建“企业、乡镇、工坊”一体化供销链,有力解决“产品销不出、企业无原料、销售不稳定”等产销问题。建优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政策分红、效益分红、集体分红”“三次分红”模式,鼓励产业成效好的村(社区)兑现村组干部激励保障。2024年来,全县累计兑现群众分红资金97.38万元,兑现村组干部奖励资金11人4.56万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