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季度市府工作报告
一、第三季度工作情况(一)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5.4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7亿元,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2801.0亿元,同比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6.7亿元,同比增长2.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11786.0亿元和12724.8亿元,分别增长6.4%和1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935元和20054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6.0%。二是产业发展面不断扩大。12个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持续凸显,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39.8%和55.4%,同比分别提升0.9和1.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造船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2家、总数达2738家,制造业百亿企业达43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充沛。一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项目为王”,深入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举办集中签约开工开业仪式16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0个,总投资超1万亿元。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境外招商。二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和“三张清单一张表”制度,健全重大项目评估论证和要素保障机制,推动华友锂电、蜂巢能源、大众汽车(中国)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江淮汽车二期、晶澳科技30GW光伏、蔚来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中航锂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一是“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高质量完成国务院39项和省政府126项改革举措年度任务。推出“一业一证”改革行业案例,“一码集成”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推行以电子保函代替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累计为企业释放资金近70亿元。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创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深化与江浙沪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新引进各类人才5.2万人。三是对外开放有序拓展。深度参与构建亚太区域完整供应链体系,全市进口总额增长5.9%,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83.6%。支持企业开拓RCEP及“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9.1%。(四)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城市面貌不断出新。聚焦打造“水韵江淮、活力新城”,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53个,惠及居民6万余户。新建街头游园3个、口袋公园37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7%。新建燃气管道162公里,维修改造雨污管网509公里。长江大道北延、裕溪闸扩容等工程顺利推进,芜马高铁实现联动通车。完成G347、G342、H331等16条市政道路大中修及升级改造,新建改建城市公厕47座。乡村振兴特色彰显。全市“三农”工作成效显著,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169.2万吨,同比增长7.3%;全市林长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柘皋镇、南陵县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2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有力实施,创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2个;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66万元的行政村比例达60%。(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落实稳岗返还等政策红利近7亿元,惠及职工28万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431人。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出台“双减”政策实施方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高考一本达线率80.1%,600分以上达线率50%。二是医疗基础不断夯实。健康芜湖行动深入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60%以上。三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持续推进,第四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4项考古研究成果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居全国第7位。(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有效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2.9%,PM2.5平均浓度下降10%,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无重度污染天气。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9%,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二是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统筹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首批择优确定两高项目47个、总投资222.1亿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暂停新增煤电装机计划98万千瓦。加强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完成节能目标年度考核任务。二、存在的问题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产业规模尚未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突破,总部经济、头部企业等高端产业链环节尚未形成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偏弱;城市功能品质、生态品质、服务品质、文化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平衡不充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三、下一步工作安排(一)坚定不移转型升级,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将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经济指标达到预期,力争全年GDP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强经济监测和分析,关注并改善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的不足。确保项目建设、消费恢复和市场主体培育等工作的实施,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国家鼓励超前投资的机遇,发挥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推进“十四五”规划和“一圈一带一群”行动计划中的重大项目。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体系,提高项目建设的速度、效率和质量。(二)全力以赴项目攻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投资稳定增长,新开工重点项目不少于200个,其中100亿以上项目至少3个。提升产业集群能级,强化实体经济,实施产业链行动计划,提升产业链韧性。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完善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加强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三)多措并举强化保障,全力稳定社会发展大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以上,开展技能培训6000人次以上,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根治欠薪,优化就业结构和环境,提高就业质量。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加快学校建设,提升教育经费保障,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强化师德建设,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设综合改革实验区,集团化办学,依法治教,巩固“双减”成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深化健康芜湖建设,提升医疗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共建健康科学院,推进学科专科建设,复审国家卫生城市,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强人口战略研究,实施中医药发展工程,发展康养产业,调整生育政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四)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建设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开发“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深化“跨省通办”和“一网通办”,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协同。持续优化“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提升实体办事大厅功能,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打造极简审批品牌,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水电气热报装服务效率,开展“互联网+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完善跨部门监管制度,优化“互联网+监管”平台,推进跨部门监管执法协作,强化信用监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改革试点,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