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b><font size="4">关于三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font></b><p align="center"><font size="2">三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课题组</font></p>
<p>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创建文明社区状况,研究社区建设新问题,探讨社区工作新思路,力求在服务群众、造福市民上增实效,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发展,根据市委部署安排和市政协党组(2001)4号会议纪要要求,本课题由市政协牵头,市政府副市长严凤英、市政协副主席曾金凤担任指导,市委文明委、市民政局、团市委和梅列、三元两区宣传部、文明办共同配合组成8人调查小组,于3月22日起深入到市区富兴堡、城关、列东、北门街道的长兴、东霞、芙蓉、群二、圳尾、丁香、徐碧一村以及乾龙等8个小区进行调研,听取了市有关部门、两区分管领导、有关街道、居委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察看实地、查阅资料,召开了9场座谈会,走访了38位基层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住户代表,发放收回问卷调查100份,收集了有关重点征求的意见。市政协吕少郎主席、曾金凤副主席参加了下基层的调研,并作了具体指导。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p>
<p><b> 一、创建文明社区的做法和成效</b></p>
<p> 三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从1980年创建文明楼院起步,历经“文明楼院”、“区域共建”和“文明小区”等过程。1986年,三元区富兴堡街道率先开展“六联六建、区域共建”,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89年在全市推开,逐步实现了从单体创建向群体共建的转变。近年来,市里坚持把共建文明片区、创建文明安全小区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从解决社区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入手,围绕“育人、环境、办实事”,着力在人的素质建设和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全社会广泛参与,各部门支持配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联手共建文明安全温馨的社区环境,逐步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目前,市区共有7个街道,75个居委会,37个共建片、137个文明小区,涌现出徐碧一村、小蕉、圳尾、群二、东霞、芙蓉等一批省级先进社区群体。调查认为,这些先进社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p>
<p>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居民素质,营造良好风气。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作为社区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市民教育的力度。1996年,梅列区圳尾、江滨共建片率先开展道德评议活动,通过成立道德评议会,推选道德评议员,设置道德评议栏,表扬片区内的好人好事,批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促进了居民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市区37个共建片推广。近年来,各共建片区认真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讨论、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图片展览、参观走访、现身说法等手段,把“两思”教育的具体要求融入社区工作之中,引导市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珍惜时间、加快发展。梅列区北门街道在居民中开展了“看国企,话改革,思奋进”教育活动,开展“企业发展后怎样履行社区建设义务”的大讨论,收到良好教育效果。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建立了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社区文艺等五大市民教育基地。梅列区圳尾居委会建立了60米的宣传长廊,内容涉及时事政治、法律、计生、环保、健康、科普等方面知识,扩大了居民的视野,起到很好的社区宣传作用。</p>
<p> 2、坚持为民便民,拓宽服务领域,方便群众生活。推广群二片区建立“小商店、小饮食店、小维修店、小医疗室、小理发店、小代办点”等“六小”的做法,积极开办社区服务网点,方便群众生活。目前,在市区137个小区中共有小商店1893家,小饮食店600家,小维修店799家,小市场53个、小医疗诊所129家、幼儿园(托儿所)72家,停车棚318个,邮政信报箱8869个。三元区东霞幼儿园坚持为群众服务、为幼儿着想的办学方针,全方位教育培养幼儿成才,除正常的文化基础课外,还设立英语、科普、美术、舞蹈等课程,在首届中国、新加坡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比赛活动中,送选87幅作品参赛,68幅作品获奖,并荣获“97中国、新加坡国际少儿美术、书法、摄影艺术交流活动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梅列、三元两区分别于1997年、1998年各投资百余万元兴建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其设施、功能、服务项目较为齐全。圳尾、徐碧二村、斑电、芙蓉、东霞、双轮等小区发挥社区能人多的优势,把小区内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组织起来,将其特长、住址、联系电话公布上墙,大力开展“文明互助”、“联院联动”,为居民应急求助着想,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日常生活的一些难题。</p>
<p> 3、坚持标本兼治,创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围绕“创四城”的目标,各共建片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创造优美社区环境活动。一是引绿进院,把园林绿地、花卉引入单位庭院、生活小区。近年来市里投资5100万元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建成长20公里,43万平方米的江滨风光绿化带;各片区因地制宜,拆墙透绿、拆旧建绿。徐碧一村投入120余万元,拆除柴火棚建绿地1万多平方米,修筑彩道20余条。徐碧一村、东霞小区均投入80余万、拆除柴火棚700余间,建成绿地8000多平方米。目前,市区绿化履盖率达3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6.9平方米。二是对社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项整治。三是开展环境共建。在各共建片建立社会公德巡查队伍,认养公共绿地,单位路段包干,落实“门前三包”等责任制。东霞小区成立了“红领巾”护绿队、“夕阳红”护绿队等,义务为片区护养绿地。多数社区设置了“保洁护绿”人员。辖区内各单位联手齐抓共管,对社区环境实行长效管理,为社区居民创造了较好的环境。</p>
<p> 4、坚持群防群治,保持社区安宁,促进社会稳定。在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坚持把“保一方平安”放在突出位置,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一是建立治安工作网络。由居委会或片区共建理事会在片区居民中聘请政治、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担任治安联防队,并在片区责任民警的业务指导下开展治安值班巡逻。加强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及时化解、疏导各种居民纠纷。建立帮教队伍,对社区内帮教对象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助活动。在各小区设立外来人口协管员,协助公安等部门做好外来人口的规范管理工作。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把“告诉群众怎么做,我为群众做什么”作为社区的重点工作来抓。辖区内的派出所积极配合,城关派出所编写了《警钟长鸣》安全防范小册子共7000余册,向社区居民发放;白沙派出所设置62个“先雄信箱”,架起警民连心桥,解决群众对治安等方面问题和要求;徐碧派出所对外来人口实行“旅客"式管理,加强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二是健全治安防范体系。实施社区安全防范的“明亮”、“岗点”、“技防”、“反攀爬”、“车管”等五项工程。2000年6月,省综治办对全省九地市中心城市社会治安状况开展电话调查,其结果显示,三明市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0.91%,比全省平均率高出9.2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p>
<p> 5、坚持阵地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群众文化。各社区多年来,积极抓好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广泛组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梅列区的“广场文化”经常举行较大规模的文娱、科普活动;三元区新亭居委会的“老人群艺队”,芙蓉居委会的“争春腰鼓队”都能常年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本着资源共享的精神,一些社区单位也将自己的文体活动场所向社区居民开放。目前,各共建片共有“三室”750个,歌舞厅120个,各种活动室385个,各类球场、露天活动场所600余个,活动内容比较丰富经常开展歌咏比赛、时装表演、书画摄影、盆景根雕、露天舞会、晨练、猜谜以及各种球类活动等。列东街道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社区开辟了14个晨练点,开展以太极拳和健身操为主的健身活动,辖区居民踊跃参与。圳尾片区还举办了首届社区文化节。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p>
<p>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p>
<p>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文明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少小区的面貌都有了新变化、新气象。但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这次调查收集到包括群众反映的不满意问题,归纳起来有8个方面56条意见。</p>
<p> 在环境整治方面,有的小区环境不美、整治不力,违章乱搭盖;城乡结合部和一些背街小巷卫生状况差;近来养宠物风盛,有些居委会辖区内几乎每幢楼都有人养宠物,主人带宠物在绿地拉屎拉尿,影响卫生,甚至还引发邻里纠纷;有的外面挂着文明楼院牌匾,而楼内的走廊过道乱堆放较为严重;有的地方乱写乱贴小广告,随处发放药品、保健品的小报;市区又出现了随意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占道摆摊设点比较严重,高空抛垃圾、泼污水的现象也屡禁不止等等。</p>
<p> 在社会秩序方面,反映治安联防不够,偷盗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反映捡破烂的人随意出入社区,在收回100份调查表中有89%的群众迫切要求设立治安岗、治安巡逻队和报警电话。有的反映沿街乞讨和算命现象不少,很不文明。</p>
<p> 在市民教育和社会风气方面,有的反映邻里关系冷淡,“老死不相往来”状况还在不少地方存在;有的市民素质低,不讲公德,随意损坏公物,破坏公共绿地;公益活动少;对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帮扶不够;文明宣传和科普宣传不够;对不道德的行为,处罚也不力;对外来人员,缺乏必要的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有的评选出的文明楼院名不符实;文明市民学校开课不够正常等等。</p>
<p> 在便民服务方面,在“六小”不健全的地方,群众突出反映要建立社区医疗服务诊所,设立24小时通宵店,加强社区物业管理,成立婚姻介绍所等。</p>
<p> 在文体娱乐方面,有的反映社区文体活动不够丰富多彩,有的提出不要把小区的活动室变为麻将室,麻将成风是一种公害。</p>
<p> 在设施建设方面,反映经费投入不足,社区环境建设欠帐较多,有的小区缺少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公益场所,托幼所托老所不配套,公厕少;有的提出要改造社区的下水道,更多的群众提出要求要在社区内铺设步行彩色道板,但都难以得到解决。</p>
<p> 调查分析,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改革逐步深化和社会不断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反映在“五个变化”上:①企业转制后单位人变为社区人;②社区从原先单一管理职能(扫地、卫生)转变为综合管理职能;③从单一对象转变为同时面对下岗失业、农转非、外来人员等多种对象;④从单一要求转变为要服务生老病死、扶老携幼、健康娱乐等多项要求;⑤从单一功能变为要处理安全、卫生、电工、水工、家政等多项功能。这些变化都说明了政府转移、企业剥离的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迫切需要由社区来承担;城市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结构多元化日趋明显,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又迫切需要社区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服务的功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客观上对社区提出了新的要求,若不及时加强社区建设,则将无法适应群众的需求和形势发展的要求。</p>
<p> 从主观上看,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p>
<p>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没有真正把社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认识,忽视了社区建设。一些涉及社区管理的职能部门固守局部利益,社区整体意识淡薄,不少单位把社区建设当成份外事,可抓可不抓,只求相安无事,遇到任务突击应付了事。</p>
<p> 二是工作方法单一。一些社区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主体意识,缺少工作主动性,创建办法不多,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被动,教育不够,管理不力,没经常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p>
<p> 三是工作主体不明确。文明安全小区创建依据“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但条与块各自的职责没有明确的界定。街道居委会居社区建设第一线,其基础作用日益重要,但在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层次上,机构设置与权限呈“倒金字塔”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造成社区管理中“突击工作经常做,经常工作突击做”,致使有的工作不得不浮在面上的一个原因。另外,目前有相当的居委会干部老龄化、学历低、待遇低,这种现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p>
<p> 四是工作不落实。近年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社区建设的工作意见,各地也制定了不少好措施、好办法,但往往是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遇到问题绕开走,不能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矛盾。</p>
<p> 五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社区建设经费普遍短缺,社区创建的经费筹措相当困难。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影响了社区创建上档次,无法满足群众提出呼声要求,不同程度地挫伤部分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p>
<p> 六是齐抓共管意识不强。“区域共建”是我市群众创造的社区建设的好经验,各片区成立的共建理事会(协调会)在社区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大优势,然而近年来这一优势有所削弱,一些共建理事会有名无实,不少单位缺乏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矛盾采取绕、躲、拖、推的消极办法,缺乏责任心。</p>
<p> 七是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街道辖区内没有形成系统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社区中的管理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定,也没有形成适应工作要求的财力体制。因而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社区管理缺乏政策、法律和法规依据。一些可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没有引进市场机制。</p>
<p> 三、建议与对策</p>
<p> 1、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文明社区建设纳入党政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盘子之中。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为社区群众服务作为创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总结推广群众在创建中的好典型好做法,认真对待存在的薄弱环节,一项一项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从社区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使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建议把社区建设内容列入《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三明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从宏观上提出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目标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p>
<p> 2、明确社区定位,科学划分社区。三明市社区建设始于86年的“六联六建”,即以共建片为主体的“区域共建”,这个做法后来逐步被全国各地普遍接受,但真正社区的定位目前全国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社区的概念还是比较含糊,到底是以街道为好,还是以共建片、居委会为好,各说不一,无法统一。鉴于目前我市居委会规模大小不一,社区资源不均,居民认同感不一致,不利于社区功能发挥;而街道办事处又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若在街道层面上组建社区,无法体现社区的自治性质,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建议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利用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和有利于社区稳定的原则,以及地域性、认同感、归属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将社区确定在街道与居委会之间的层面上,对现有居委会规模作适当的调整,以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社区地域命名,其管辖户数应在1000-3000户之间,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社区的自然属性,而且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和社区功能的发挥。</p>
<p> 3、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社区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组织。建议按民政部的方案,健全相应的社区组织。一要加强社区党建。成立由社区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社区党组织,并因地制宜解决其活动场所、办公经费等问题。二要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即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改变过去那种从退休人员、亲朋好友中招聘居委会干部的做法,抓住机构改革、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采取组织选派、公开招聘、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较高、熟悉社区管理、善于组织群众的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去。</p>
<p> 4、进一步强化社区工作职能,赋予社区相应的行政管理权。要适应城市管理权限和管理中心下移,结合党政机构改革,根据社区工作需要,赋予社区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包括对社区卫生、治安、环境、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方面的管理和处罚权限,改变权力在上、责任在下,收费在上、管理在下物业公司收费,居委会管事的不合理状况,进一步理顺社区与上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新形势下街道、居委会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方面的职责与权限,适当下放部分项目由社区统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社区管理、收费项目和标准。社区收费,做到费随事转,权随责走,以起到相应的管理和制约作用。</p>
<p> 5、建立健全投入机制,落实社区建设经费。近几年来,我市在社区建设投入上相当有限,严重的财力不足,经费缺乏,制约了社区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将社区建设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的盘子,做到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吸收社区资金和民间资金发展社区建设事业;二是各级政府的计划、财政、建设、劳动等部门要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的立项、资金、用地、劳动力等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优先解决;三是各级党政领导都要重视和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关心居委会干部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工资、医疗、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待遇问题。居委会干部应纳入岗位事业编制,改变目前我市居委会干部人均每月200元财政补助的低收入水平,全面提高他们的待遇,确保人心稳定,队伍稳定;四是适当加强社区居委会力量。目前我市居委会普遍都是三个编制,再加一个临时工,而居委会的工作职能有11项之多,人少任务多,工作量大,这种小马拉大车现象必须彻底改变,建议居委会的人员编制应增加到5人以上,人员经费由地方财政列支。</p>
<p> 6、加强教育,并辅之必要管理措施,切实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事实证明,抓文明社区创建,一靠教育,二靠管理。没有管理的配合,教育往往是软弱无力的,没有教育作基础,管理往往是简单粗暴的。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加强社区管理上,建议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此次社区调研,我们向各社区下发了各种调查问卷,从收回的问卷统计数据来看,95%的群众对到处乱写乱贴小广告、93%的群众对养宠物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反映强烈,77%的群众对随地乱扔垃圾,高空抛物表示强烈不满;另外,对破坏公共绿地、占道摆摊设点,违章搭盖,随意燃放鞭炮,随处发放药品、保健品小报等类似问题,也有70%以上的群众意见纷纷。因此,要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对上述现象进行处罚,解决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营造安宁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p>
<p> 7、继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方便群众生活。社区是群众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服务方便与否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从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89%的群众对社区生活服务网络表示关心,购物、饮食、维修、看病、托幼、敬老、中介等服务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问题他们都迫切希望能在社区就地解决,这也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因此,党委、政府部门应在宏观上对社区服务进行指导,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在有条件的社区逐步推行物业管理,并与下岗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对社区兴办的居民服务业,服务网点,除给予享受国家、省等上级部门的优惠政策外,工商、卫生、防疫、税务、教育、民政、劳动等部门,应简化注册登记手续,放宽审批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p>
<p> 8、加强治安联防,维护社区秩序。调查问卷表明,85%的群众对社区内偷盗现象反映强烈。社区的治安、秩序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着社会稳定。尽管我市的各社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大多社区仅仅处在尚未发案,过得去的状况,安全防范、防控机制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因此,要进一步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到实处,在社区内进一步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队伍,包括建立治保队伍,调解队伍、治安巡逻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社区的楼院、道路巡逻,加强邻里看望,做好劣迹人员的帮教、监控工作,以形成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群防群治体系,有条件的社区可自建保安队伍或聘请保安人员巡逻守护,也可组织各楼幢居民参加联防。三元区富兴堡街道东霞居委会组织的“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在社区防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p>
<p> 9、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改造配套老区,提高发展新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市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问题较为突出,如文化娱乐场所、休闲健身场所、生活服务设施、公厕等较为缺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结合城市新区建设、旧区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社区的环卫设施、商业设施、服务设施、医疗设施、通信设施、交通设施、文体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特别要建设一些老年人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便于群众参与的公益性文化体育场所、公共厕所等。争取每年解决若干个社区,用3—5年时间,使我市社区的基础设施有一个从质到量的根本性改观,确确实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p>
<p> 10、各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充分行使职权和义务,形成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社区建设除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外,各级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各尽职责、各管其事非常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每年的社区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并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宣传、教育、城监、公安、司法、卫生、劳动、工商、民政、建设、财政、文化、税务、规划、房管、物价、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加大社区建设和和管理力度,同时又要相互支持配合,把社区的工作当成本部门的份内事,真正把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把社区建设的成效列入各级领导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与评选文明单位、评优评先挂钩 。对那些不关心社区工作,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不干实事、群众不满意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给予批评通报,直至追究其领导责任。</p>
<p> 11、充分发挥共建优势,坚持不懈抓好共建。三明是全国区域共建的发源地,“好在共建,贵在坚持”是公认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近几年来,在新的形势下,我市的区域共建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一定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坚持不懈地抓好共建:一是经济共建。要彻底打破过去“直属直管”、“条块分割”的状况,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共建成员单位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场所设施上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环境共建。继续深化“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促进社区软硬环境与居民素质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发挥辖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各共建单位共同落实社治安综合治理,共同治理脏、乱、差,共同兴建基础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共同建设卫生、整洁、优美的社区;三是社区服务共建。要充分发挥社区各单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如今年我市正在开展的用电、用水、用气、电话、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科普、法律、文体服务等“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的做法值得借鉴;动员社区共建单位力量,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拓宽服务领域打好基础;各共建单位要积极扶持社区服务的专、兼职队伍,帮助他们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