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德治”思想 构建温馨社区
<p align="center"><b><font size="5">贯彻“德治”思想 构建温馨社区<br/></font></b><font size="4"><br/>陈官钳</font></p><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社区是现代城市最基础的地域构成单位,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汇聚交织的场所。在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城市抓社区”的指示精神过程中,加强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贯彻“德治”思想,增强社区亲和力,实现以德治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br/>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主要地依靠内在的自我约束力来维系。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道德这一传统文化最底层的淀积物也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我街道所辖的社区来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家庭观念淡化,离婚率上升;邻里之间缺宽容,矛盾纠纷增多;各人“只扫门前雪”,公益事业不热心;损人利已图发财,坑蒙拐骗常有耳闻;干一行吃一行,行业不正之风仍盛等。<br/> 社区中出现的悖离道德标准的行为和现象,虽属支流,但不能不引起深思。究其根源,主要是三方面因素所致: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借助书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各种思潮进入社区,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引起了震动。个别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界限模糊。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受到质疑和动摇。二是不同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冲突。社区中人口构成十分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社区,以我街道为例,5.13万人口中就有1.68万人是从外地流入。由于生存条件、生活背景不同,外来人员之间、外来人员与原住地居民之间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多的差异,彼此间缺少沟通和理解,甚至相互鄙视。如何友好相处、相互包容,急需新的行为规范来调节、整合;三是财富分配悬殊拉大,个别人心理失衡。无庸讳言,当前社会分配已有逐步拉大的倾向。社区中既有“金领”、“白领”、“蓝领”,也有下岗工人和无业人员;既有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车一族”,也有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弱势人群。有的人受平均主义思想束博,不能正确看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从而共同走好依法致富,勤劳致富的道路。一方面出现了一批“红眼病人”,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愤世嫉俗;另一方面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的现象。这种失衡心态,必然影响道德水准的维持。<br/> 德治强调的是道德的教化作用,也就是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自身的内在约束力,以达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要扭转、克服社区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固然要依靠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但道德的教化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因而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高尚的道德塑造人,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培育、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br/> 1、抓教育,建立新型的道德观念。要以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闭路电视、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渠道,以及党校、文明市民学校、中小学等阵地,在社区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学习宣传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有针对地引导社区群众认清市场经济并不等于唯利是图,而是同样有其道德标准。诚实信用就是一切市场主体所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市场主体符合于诚实的道德标准,在不损害社会公益和市场道德秩序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纵观中外取得成功的大集团、大公司,莫不推崇、遵守“诚信”两字。要通过宣传教育,使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讲奉献、比奉献,先人后己,互助互敬,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观念深入人心,逐步建立起符合现实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型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br/> 2、抓活动,提高居民道德素质。要通过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进交流和了解,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从创建文明户、文明楼栋、文明单位、文明街巷、文明安全小区入手,深入开展“美在家园,乐在庭院”、“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驻于社区、奉献社区”的系列活动。二是深化精神文明共建活动。由各共建理事会(协调会)牵头,组织干部群众参加各种共建活动,发挥社区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共同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做到齐抓共管,资源共享。三是围绕“共创满意窗口,同享社会温馨”这一主题,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在各行各业中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广规范服务,强化监督管理。四是在社区中积极推行文明市民“九不”规范,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当前,着重要在巩固创“四城”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去,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和文明、开放的新形象迎接八方宾客。<br/> 3、抓服务,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以利民、便民、安民、乐民、爱民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有利于融洽社区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养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良好道德风尚。(1)健全社区服务网络。街道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成立社区服务站(点),组建专业服务队,广泛吸纳有特长的社区单位参与联动,组成门类齐全、反应迅速、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网络;(2)组建志愿者队伍。充分挖掘社区人才,按专长和特点不同分别成立以志愿、义务、互助为特征的志愿者协会,定期不定期组织如医生义诊、法律咨询、慰问演出、扶贫帮困等活动;(3)拓展服务内涵。服务对象从原有的老、弱、病、残、孤、寡、幼等特殊群体,扩展到社区内全体成员,服务内容由原来的社会福利服务扩展到家政服务、公益服务和各种各业的中介服务,逐步使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扩大覆盖面、受益面。<br/> 4、抓典型,重塑道德信念。在商品经济的洪流中,社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不图享受,讲奉献比贡献,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这些人是社区的主流,要善于从中发现、总结典型。用典型身上的闪光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校正人们对世道人心的看法,坚定信心,重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信念。近年来,我街道相继涌现了一批热心助人、爱岗敬业、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好市民、好公仆,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例如青山社区的共产党员顾昌鑫,是一位因公致残的离退休老同志,但他身残志不残,人退心不退,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组织大家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他组织了一支12人组成的离退休职工治保小组,在社区来回巡逻,并开设了社区服务点,服务项目达40个。联系不方便,他就把自己家里电话拿出来;经费不够用,就自己往里面贴钱。2000年,顾昌鑫同志被评为“全市十佳市民”。<br/> 5、抓惩戒,强化道德评判力。要把社区的正气树立起来,就必须把歪风邪气打下去,提高居民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那些违背公德、不讲职业道德、悖离家庭伦理道德的人和事,要及时予以惩戒。一是曝光亮丑。利用板报、简报、报纸、电视等进行批评报道,接受公群舆论谴责,通过典型案例来教育群众。二是组织道德评议。由社区内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同志组成道德评议会,对街坊邻居间发生大小事务进行评议,好人好事给予表扬,坏人坏事给予批评。三是寓教于乐。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评书、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有针砭有颂扬,广为传唱,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四是制定民规民约。对居民的不良行为进行限制约束。此外,还可以采取行政上处分、经济上赔偿等措施。超过道德约束范围、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直接诉诸法律,接受法律的制裁。只有祛邪才能扶正,才能进一步启迪道德良知,增强道德感。<br/> 6、抓政德,树立道德楷模。我们党是执政党,党风、政风必然影响到民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道德水平不高,会使群众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因此干部要做群众道德的表率。社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应该成为群众的标杆和楷模。“政者,正也”。一方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党性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格尽职守、廉洁奉公;另一方面又要慎独、慎微。从无人处、从细小处做起,特别是八小时之外生活在社区当中,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风貌。领导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始终保持正直无私、热情坦诚的品格,表里如一。在单位当一个好领导,在社区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父亲(妻子),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群众。</font></p>
<p align="right"><font size="4">(作者为梅列区列西街道党委书记</fon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