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贯彻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精神情况
<p align="center"><b><font size="3">大田县</font></b></p><center></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br/> 7月16日,县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传达贯彻了沙县会议精神,与会县领导认真学习市委苍书记在沙县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一致认为建设“三明的泉州”,本质是加快发展,灵魂是开拓创新。要用创新的理论、思路、方法来解决大田的发展问题,要牢固树立“解决大田所有的问题在于发展自己”的观念。为了让干部对沙县精神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7月17日,我县组织了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到沙县参观学习,7月18日上午,召开了全县科级干部大会,进一步传达沙县精神,部署了我县下半年的工作,并于近期又组织乡(镇)书记,县直有关部门领导到沙县考察学习。县有线电视台、电台、《大田宣传》等传媒,开辟“我为学习沙县献一计”专栏,引导干部群众增进对建设“三明的泉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群策群力,为大田的发展献言献策。<br/>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一是树立“发展不快就是落后”的观念。坚持以发展为大局,以发展论成败,不断增强“发展是硬道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意识,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凡是有利于富县、富乡、富村、富民的事就毫不犹豫地去干。二是树立“争论不休没有出路”的开放意识。 牢固树立 “四不论”的思想,即不论哪种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归谁所有,有贡献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由谁经营,有作为就行。三是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行为民之举。四是树立创新就是灵魂的创新意识。敢于冲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工作途径,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为、开辟新境界。<br/>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营造“亲商、扶商、富商”浓厚氛围。一是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 针对新的形势,提出一些更有力度的政策来,尽快制定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定,在引进人才上提高层次、降低门槛、做好服务,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二是改革审批制度。 对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继续保留审批;对国家和省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没有明确规定审批的事项,不再审批;县自行确定的审批项目,认真清理,其他县没有审批的,取消审批;那些属于监督行为的,就不能变为审批环节;那些不属于政府职能或不应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事项,一律取消审批。广泛实行“窗口式办文”制度,每个部门对报批事项采取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的办文方式,内部实行“一条龙”办理。三是确保减轻负担到位。对那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相出台收费项目的单位负责人,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向企业发放收费卡,并改进收费方式,各职能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收取的各种规费,一律由工商部门代征,进入财政专户,分月划拨。四是降低土地成本。在福塘规划外商投资园区、在石牌原有基础进一步规划民营经济小区,在建设、均溪镇规划“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并实行内商与外商享受同价土地政策。五是减免地方规费,营造“无费小区”。重点公开透明的投资政策,实行“一门式”收费,近期县政府将重新收费部门及项目进行审核、并公示后执行。六是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认真做好服务工作,让外商办事顺手、顺心,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七是设立全县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由政府牵头,组织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信誉进行评议建立档案,由政府举行授誉仪式,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八是成立同业公会。加强企业与政府的联系、帮助企业反映、解决困难和问题。九是建立由县政府领导轮流定期与民营企业业主对话制度,帮助解决问题。<br/> 三、实施四大战略,调整结构,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一是建基地,抓龙头,扩大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实施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农业发展战略,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市场建设,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二是盘活资产,开放兴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三是以诚招商,项目带动,加快经济发展民营化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当前重点扩大新威电子有限公司和南湖针织有限公司的规模,把蛋做大做活。努力搞好项目储备。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充实新项目,从市场、国内同行业的情况和配套情况等各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按国际惯例对项目进行包装,让外商对项目有深入的了解,以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四是高起点,大手笔规划,推进城镇化进程。围绕县城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坚持超前性、科学性、适用性和权威性原则,开发建设福塘、温镇、石牌、老厝,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br/>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改进政府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明确审批时限,改变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改进干部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任用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要根据我县工业经济类人才较缺乏的状况,安排一定的科级干部职位,在全省、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高学历人才。与湖里区互派干部挂职,积极实行科级干部轮岗制度。四是改进干部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奖,每两年对在观念、机制、制度、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活动载体和其他方面进行创新。五是改进机关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切实推动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创业、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塑造。同时,推行机关干部“三三工作制”,即乡镇和涉农部门三分之一的人员在岗,确保机关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三分之一的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三分之一的人员从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六是建立有效的纳贤育才机制。认真研究出台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大田籍高科技人才开展“企业找科技行动”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各大专院校寻找科技联姻合作伙伴。(中共大田县委 大田县人民政府)</font></p>
<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 align="center"><b><font size="3">宁化县</font></b></p>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 市委建设“三明的泉州”沙县现场会后,我们及时将苍书记的讲话及沙县的经验材料印发全县,并召开了县四套班子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我县的工作。7月26日,我们召开全县性大会,进一步传达贯彻沙县现场会精神,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从8月1日开始,在全县开展为期2个月的 “影响宁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软环境的差距在哪里”的大讨论,在上级尚未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回访复查”进行部署时,将它作为检查广大干部学习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大讨论中,各单位、各乡镇认真查摆了单位及个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和营造发展软环境上的不足,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如何加快宁化经济发展”、“怎样才能加快发展”以及“加快宁化发展我该怎么做”等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整改计划和措施,做到“六个一”,即在查摆问题和制定整改措施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报告;发动每位干部职工为宁化发展提一条建议或意见;在电视台开辟一个栏目及时报道讨论情况,营造氛围;领导干部到所联系的企业现场办公一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干部职工向在外的亲朋好友挂一次电话,了解外地改革发展情况、开阔思路;每位干部为宁化争取联系一个项目或引进一笔资金。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一批典型,推动经济发展,使大讨论确确实实收到实效。县委、县政府还在原有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特别优惠规定,并在全县推行投资批办代理服务,凡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需要的审核审批、证照办理等事项全部由外经局全程免费代办。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对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人和事进行查处。认真开展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严打”斗争,把“严打”与“整规”结合起来,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较好的软环境。 (中共宁化县委办公室)</font></p>
<p style="LINE-HEIGHT: 150%" align="center"><b><font size="3">建宁县</font></b></p></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 市委、市政府在沙县召开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和市委常委专题召开的建设“三明的泉州”扩大会的精神见报后,建宁县先后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县委学习中心组会议和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组织了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个体私营业主前往沙县学习取经,认真学习领会现场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建宁实际,制定了《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学习借鉴沙县等地的成功经验,认真对照检查自己在发展上的不足,着力做好四篇文章 ,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br/> 一、以“三子”为支柱,大力发展绿色产业<br/> 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坚持把宣传引导工作放在发展绿色产业的首位,切实加强绿色食品整体形象的宣传,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开发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提高农业和食品加工经济效益以及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立足县情实际,聘请有关技术部门、权威机构论证,搞好绿色产品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发展重点、基地布局和重要推进措施。条件成熟后设置绿色食品指导办公室,成立绿色产业发展中心。进一步增强全县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自觉维护闽江源生态环境的建设,认真做好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维护建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br/> 2、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据本地资源条件和生产习惯,突出地方特色,结合秋冬农业综合开发,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建立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重点是抓好水果、建莲、制种、笋竹、食用菌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要把实施品牌战略与发展“绿色食品”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生产“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扶强做大水果、莲子、笋竹、食用菌等绿色主导产业,千方百计树立起“绿色食品”的旗帜,并争取列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特别是要通过加大品种改良和生物防治措施,推广良种良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把建莲和黄花梨培育成建宁绿色主打产品,进一步夯实“中国建莲之乡”和“中国黄花梨”之乡的品牌地位。要不断扩大经营领域,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针对绿色食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实际,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一些大中城市设立绿色食品专卖店、连锁店、营销专柜等形式的销售网点。大力拓展外埠市场。主动与外贸部门及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发展经贸联合,利用他人的销售网络,把绿色食品打入国际市场,抢占新的营销制高点。健全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努力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绿色食品专用信息网页和网络。<br/>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绿色食品知识和有关生产技术直接送到生产经营者手中。鼓励企业加快对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步伐,如高压冷缩、生物保鲜、无菌灌装等技术。要与科研院校“联姻”,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开展绿色食品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尽快推出一批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先进适用的栽培、饲养和加工技术,为加快绿色食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充裕的技术储备。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与农民开展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促进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的有机结合,以调动他们为开发绿色食品搞好科技服务的积极性。<br/> 二、以加工业为龙头,着力提升第二产业<br/> 1、抓好“三个引进”,借助外力兴工业。一是引进技术。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提高企业生产为目标,通过与县外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横向技术联合协作关系,形成技术咨询、生产、科研一条龙,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此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引进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进机制,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吸纳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形成一种“留得住、容得下、用得上”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三是引进名牌。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形式,组织企业与国内外名牌企业建立联合、代理、连锁等协作关系,引进名牌,带来市场,带动本地关联产业的发展。<br/> 2、落实“三个扶持”,抓好“龙头”强支柱。进一步壮大鑫达、文鑫、莲蓉集团等8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引导他们围绕建莲、黄花梨、笋竹、粮食等农副产品做好深度开发,使其尽快形成优势行业为重点行业,成为工业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引导、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依靠技术进步,实施产品结构调整的高品位战略,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技术引进、名牌转让或成果转化等途径,重点围绕“三子”的研制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高出口创汇、高附加值、高关联度和低能耗、低物耗的拳头产品,扶持铙纸集团、鑫达莲公司等一批产值上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企业科技开发。<br/> 3、建好“三个小区”,集约发展上规模。一是建立金溪工业园区。把原有金溪乡斗埕工业小区升格为县级工业园区,集全县之力完善开发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的软环境建设,特别是要抓好一些大型加工项目落户园区,使之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载体。同时,待条件成熟,将原有的黄舟坊工业小区和将屯民营小区划入金溪工业园区,成立园区管委会一级机构。二是兴办专业区。积极探讨兴办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和造纸等专业区,引导行业企业进区发展,实现环保设施资源共享,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建好将屯高新农业示范区。把将屯高新农业示范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通过外引内联,吸引国内外一些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建宁落户。<br/> 4、推进“三项改革”,创新机制增活力。一是改制国有企业。对全县改制不彻底的企业进行二次改制,对尚未改制企业,抓紧制订实施改制方案;鼓励“三资”、民营企业以租赁、股份合作、兼并、出售、转让等形式,参与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二是改造现有工业。采取增量扩张和素质提高并重的措施,重点扶持现有8家有一定规模的省、市、县级龙头企业,促其扩大规模、发展壮大,力争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顶梁柱”。三是改变经营机制。立足于应对“入世”挑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各种制度,建立企业内部人才激励机制,改变“家族式”、粗放型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br/> 三、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r/> 1、优化环境,引导个私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重点是抓好里心、均口等小城镇的工业小区建设,围绕“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环境优美、别具特色”的目标,走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路子。着力完善路、水、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增强吸纳能力和聚合能力,引导个私企业到小区安家落户。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工业小区落户。<br/> 2、培育市场,促进小城镇商品市场流通。对功能相近、交易分散的中小市场就近适当集中,促其规模发展。对公路沿线的里心、均口等小城镇着手规划建设一批与我县主导产业、特色经济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以此推动运输、服务、商贸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各小城镇商品街、集贸市场建设,实现一个乡(镇)一条商品街、一个集贸市场目标,为个体工商业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土壤”。同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证合法经营,繁荣小城镇经济。<br/> 3、加强管理,增强个私企业发展整体素质。进一步落实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除国家明文规定不准个私涉足的领域外,全部允许个体工商业、私营企业进入,使其与其它类型经济在市场准入、信贷、税收、人才吸纳等各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鼓励私营企业开发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能够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强发展后劲的新项目,同时,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对其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纳税较多、依法经营的个体工商业、私营企业给予实施挂牌保护。进一步提高个体和私营经济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科技含量,增强个私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推进个私企业从家庭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不断增强个私企业整体素质。<br/> 四、以项目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br/> 1、提供优质服务,以诚招商。一是坚持“硬环境要硬,软环境要软”的原则,创造宽松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不求环境最优,只求机制最好、最活”和“亲商、富商、活商”等观点,努力为外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外资企业的批复文件、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土地使用、环保审批、旧厂内住户搬迁等事宜均由县里负责协调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二是建立外资企业现场办公巡回制度。组织县直有关部门领导到外资企业现场办公,了解企业批办、筹建、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商企业发展大计,谒诚为外资企业服务。三是精心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在“诚”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花力气,积极办好闽赣边贸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经贸活动,力争体现特色,取得新的成效。认真组织赴厦门、三明、福州等地开展专项招商洽谈,有针对性地以“小规模、多站点”的方式,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开展项目推介活动。<br/> 2、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根据国家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领域和迅速变化的国际资本市场,不断改善我们的招商引资方式与手段,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活动。不仅要做好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的项目的引进,还要力争在BOT、补偿贸易、产权经营权转让以及利用国外贷款等层面上有所突破。要根据本县的资源及基础设施条件、策划、包装一批外商感兴趣、能洽谈、可签约又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厦门“9.8”贸洽会为载体,抓好项目推介和客商推介,广泛与境内外客商联系洽谈,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履约率、到资率、开工率。到目前为止,在这次“9.8”招商会上,成功签约了项目8个,总投资1113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048万美元,项目签约数、投资额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00%和460%。同时,与厦门杏林区开展了联手招商,促成了与厦门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达成了投资意向。(中共建宁县委办公室)</font></p>
<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 align="center"><b><font size="3">泰宁县</font></b></p></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 7月3日沙县现场会召开后,县委立即于7月4日召开常委扩大会,向县委常委和县几套班子领导传达会议精神,县几套班子领导结合学习“七一”讲话,围绕“建设‘三明的泉州’,泰宁怎么办?”开展学习讨论,认真探讨加快泰宁发展问题;7月中旬,县委召开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进一步传达学习沙县现场会精神,并对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四个结合”、着力“三个方面”,真正把现场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加快“新兴旅游城、文明小康县”建设步伐。<br/> 在学习贯彻中,我县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与深入学习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七一”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二是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查摆我县在观念、氛围、机制、工作上的差距,正确认识泰宁发展优势和潜力,明确泰宁在全市、全省中的发展位置,进一步增强开创创新、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三是与“四个专题”调研相结合,围绕“四个专题”,抓住事关泰宁发展带根本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如何优化经济结构、激活经济主体等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破口,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四是与三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相结合,抓住市“创优”带来的机遇,外抓宣传促销,内抓精品建设,尤其是加快国债旅游项目湖滨公路升级改造和风洞低水位蓄水坝建设、状元街建设、际头水库暨城区供水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舞活旅游龙头,在大金湖旅游格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br/> 在贯彻落实中,我县着力从三个方面上下功夫。<br/> 一、促进思想解放。首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贯彻沙县现场会精神的突出问题来抓,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查摆观念、氛围、机制和工作上的差距,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特别是抓住大金湖旅游项目经营权有偿转让等全县上下关注的实际问题,把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引向深入,通过对金湖经营权该不该转让、如何增强泰宁发展后劲等重大问题的讨论,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泰宁发展优劣势,坚持正确的发展观,认真学习借鉴泉州、沙县等地在经济发展中的新思想、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摒弃求稳怕乱、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思想。近期,县委、县政府还将分五批组织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等先进经验。<br/> 二、改善发展环境。在年初确定今年为环境建设年的基础上,近期以贯彻市现场会和全市个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采取有力措施,致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打破所有制界限,放宽个私经济的发展领域,鼓励和引导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激活各类经济主体;充实个私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个私办力量,健全和落实县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现场办公制度,严格各类收费和检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上,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增强服务经济意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深化“三减(简)一提高”工作,抓紧梳理已出台的各类政策措施,放低门槛,放水养鱼,特别是解决部门服务意识差、中梗阻、重收费轻服务的问题,加大督查力度,确保落实到位。在吸引留住人才上,抓紧制定《关于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实施意见》,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赴江西南昌新世纪首届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招聘人才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还从吉林、福州招聘专业人才3人。在推进城镇化上,组织开展户籍管理改革调研,加快城市规划纲要和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编制论证。与此同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br/> 三、把握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产业调整发展的龙头,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公众宣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旅游购物,加强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创优为契机,努力建设精品旅游区,转换经营机制,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放在特色农业发展上,加大“411”工程和“555”战役实施力度,突出抓好烟叶、制种、优质稻、笋竹业、锥栗、药材、珍稀食用菌、水产和乌骨鸡养殖等特色项目的发展,扶持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把国企改革作为搞活经济主体重头戏,今年确定18家国企作为改革对象,采取破产、拍卖、租赁、收购、转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步伐。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最主要的工作来抓,重点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清理调整和规范税外收费,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公司担保作用,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是加强城区建设与管理。不仅为了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更重要是为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提升旅游城形象。近年建设重点是林保厂小区、尚书第古镇小区、东洲小区、罗汉寺小区、中心广场及沿河两岸建设,并不断完善夜景工程和市政设施,强化城区市容管理,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总量,加快城市化进程。六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增强后劲的有效抓手,继续深化项目年活动,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七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引进县外资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增强经济主体活力。香港易达公司与省煤炭公司受让金湖经营权已在“9.8”厦门贸洽会上正式签约。(中共泰宁县委办公室)</font></p>
<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 align="center"><b><font size="3">清流县</font></b></p></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 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后,清流县于7月6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及时传达现场会精神,并在7月20日召开的有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县委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对贯彻落实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全县上下要深刻领会市委开展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的深远意义,并以此为契机,联系清流实际,深入探讨清流县“学什么”、“怎么学”,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学习泉州的新观念、创业氛围和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争取实现像泉州那样的灵活度、开放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br/> 一、从思想观念上求突破。一是树立新的发展观。清流要加快发展,必须抢抓机遇,打破常规,实行跨越式发展,按照“十五”计划目标,坚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路子,大胆实践,坚持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不搞无谓的争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咬定总体目标,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二是树立新的条件观。破除区位、交通、信息、资金、人才等客观条件不好难有作为的思想,善于把握机遇,努力创造条件,扬长避短,加快发展。根据清流的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水产业等四个农业重点产业以及一批特色项目,着力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水电业木制品加工业等工业八个重点产业,逐步形成有清流特色的县域经济和品牌,进一步扩大豆腐皮、蜜雪梨、茶籽油、九龙湖鱼干等一批农副产品在全市、全省的知名度,进一步拓宽结晶硅、松香、细木工板、萤石矿、银铅锌矿等一些工业产品在省内外的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不懈地努力,走出一条以相对优势弥补劣势的加快发展路子。三是树立新的市场观。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动员和鼓励千军万马搞流通、闯市场,尽快培育和形成适应市场而又有清流特色的产业和品牌,促其成规模、上档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好品牌,打好市场,谋求更快更好地发展。<br/> 二、从政策措施上求突破。一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调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努力从改善投资政策环境上寻求大的突破。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执纪执法、办证办照、收税收费部门严格实行责任制、及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制等制度,可以简化的手续要一律简化,可以优惠的收费尽可能优惠,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对八家重点外引、内联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落实收费一本卡制度和检查许可报备制度,为来清流投资的内外客商提供一个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增强外商的发展信心,让内外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增强全县经济实力,实现良性发展,努力使学泉州精神、学沙县经验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二是采取更加灵活的招商引资政策。正视清流区位差、底子薄的劣势,制定更加灵活的引资政策,只要符合全县发展利益的、能留得住外商的都可以谈,并坚决予以兑现。结合清流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个私经济发展的决定》,重新修定完善了《清流县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实施“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鼓励干部职工留薪留职领办创办个私企业和参与山地综合开发,以灵活的引策略和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吸引客商,留住客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三是落实加快城镇化建设措施。以更加实在的政策发展“小县大城关”和中心集镇建设。把城关建设重点放在“一街三区”上,实施长兴中街拓改和雁塔小区、北区、南区建设,着力把县城做大。同时,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改革户籍制度,为外来业主解决经营场所、子女上学、户籍等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使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坚定他们扩大再发展的决心。<br/> 三、从工作方法上求突破。重点学习泉州精神、沙县经验,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工作方法上超常规。一是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让领导干部从繁忙的事务中摆脱出来,议大局、抓大事、谋发展,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主动性、原则性、预见性,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思考、研究和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上,把心思放在谋划加快清流发展上,把功夫用在抓年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上,致力于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一起干,真正起到领导干部的“带头和引导”的作用。二是从狠抓落实上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首先,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突出工作重点,按照县委提出的夯实农业基础、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改革步伐、抓好项目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等六项重点工作,下大力气狠抓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一批特色项目;工业企业,对已改制企业进行“回头看”,促进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厂务公开,实行科学管理;项目工作,扎实抓好32个重点建设项目和16个重点前期项目,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任务;非公有制经济、外引内联、财政工作等都按年初计划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其次,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重视抓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全盘工作的开展;重视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督办、检查;重视考核兑现,对年初确定的每项工作做到既有部署,又有验收总结,切实兑现奖惩措施。第三,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身体力行,“一把手”对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带头抓、负总责,团结、凝聚各方力量,通力协作,共促共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局面。三是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来检验工作方式方法。时刻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紧紧抓住“群众最不满意”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后劲问题、财政问题、农民增收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加以解决。通过深入开展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推动清流县在全市经济建设中,梯次跟进,实现跨跃式发展。(中共清流县委办公室)</font></p>
<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 align="center"><b><font size="3">明溪县</font></b></p></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3"> 市委、市政府在沙县召开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后,我县对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高度重视,于7月4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我们还将苍书记的讲话印发给各乡镇和各部门,要求全县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市里建设“三明的泉州”现场会精神的贯彻落实。<br/> 一、 以开展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营造我县加快发展的创业氛围。一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和“解决明溪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自己”的思想,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学习泉州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学习泉州创新、竞争的创业精神,在全县上下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促发展、脚踏实地抓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增强发展信心上下功夫。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破除“唯条件”论,客观分析我县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自身的经济基础、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破除条件太差难有作为的观念,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增强信心,努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引导全县上下围绕“4+2”专题调研,结合“十五”计划的实施,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努力把我县建成生态好、环境美、发展快、机制活的新型山区县。四是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敢于突破旧观念、旧模式、旧框框,敢于调整和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敢闯不合时宜、人为设置的“禁区”,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在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上下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抓发展;坚持多做少说,真抓实干,不搞无谓争论,弘扬求真务实、敢闯敢冒的精神,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干事业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六是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城区建设的投入,改善投资硬环境。要通过县、乡机构改革,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达到“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办事效率”的目标。特别是要确保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切实做到“能办的事情马上办,大小事情认真办,份外的事情帮助办,难办的事情变通办”,努力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软环境。<br/> 二、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围绕培育林竹、中药材两大支柱产业,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重点抓好5万亩烟叶基地、5万亩红豆杉基地、10万亩中药材基地、30万亩林竹基地等四个基地建设,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使我县成为全省林竹重要产区和中药材重点产区。二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南方红豆杉产业建设、天绿公司、万隆食品、昌麟食品、大平木业、瑞海木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力争有1-2家企业列入省级龙头企业、3-4家企业列入市级龙头企业。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重点是在进一步完善土地延包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认真抓好传统增收项目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特别是与外商合作发展养牛、养羊业,大力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民就业空间。<br/> 三、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一是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抓好县水泥厂、煤矿、化工厂等重点、难点企业的改革,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办工业。突出抓好林产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药材加工业:林产加工业,重点抓好异威人造板、瑞海木业、大平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力争在2003年内培育1-2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食品加工业,重点抓好淮山、莲藕、竹笋、果蔬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壮大昌麟、万隆、绿鑫、华峰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力争2-3年内形成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药材加工业,重点抓好南方红豆杉产业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将其培育成产值超亿元,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同时,要认真做好“品牌”文章,争创1-2个省、市品牌。三是加强对外合作,提高工业经济外向度。一方面,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对外招商项目储备库的建设,吸引更多外资参与盘活我县的存量资产和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大公司、大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快平步工业开发区的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力争把平步工业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带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br/> 四、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努力提高项目策划水平。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根据我县“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聘请专家学者帮助论证,筛选一批能带动我县经济结构调整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加快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今年10个重点在建项目,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中力量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实现预期目标。三是加大项目对外合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合作,提升我县项目开发的档次和规模。同时,进一步密切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强化项目跟踪落实,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四是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重点在启动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引进区外资金、加强银企协作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br/>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是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着重引导外资投向“十五”规划发展的重点项目。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十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2000万美元。二是在扩大对外贸易上下功夫。着重扶持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大力开发出口创汇名牌产品,扩大出口规模,今年出口总值达60万美元,力争到2005年全县外贸出口总值争取达到250万美元。三是在加强山海协作上下功夫。抓住省里加大对山区的投资扶持力度和我县与厦门海沧区结对帮扶的机遇,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对业主有吸引力的企业和项目,拓宽协作领域,提高协作层次。四是在扩大境外劳务输出上下功夫。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境外劳务输出步伐,鼓励和引导公民依法到境外就业。“十五”期间,全县出国人员争取达万人以上。<br/> 六、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快城区建设步伐。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区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城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自然生态城市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城区工业、商贸、住宅、休闲娱乐等小区规划,合理布局各功能区,使城区建设有序进行。二是加快城建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新区开发,扩大城区规模。三是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流通、旅游娱乐和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完善城区配套功能,发挥城区在吸纳产业和人口转移等方面的作用,带动建筑、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四是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采取优惠政策措施,鼓励个人、外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投资城区建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城区建设步入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五是着力提升县城品位。注重城区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突出“扩大空间,强化花、草、树”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大力搞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形成特色,提高品味。加强对城区的管理,把明溪城关建成一个有特色、有品位的美丽山城。<br/> 七、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坚持不懈的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全县社会政治安定稳定。进一步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三级联创”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党建先进县、“六好”乡镇党委和“远学美岭、近学紫云”以及“学西山村党支部”活动,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建设活力,为加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font></p>
<center>
<p style="LINE-HEIGHT: 150%" align="right"><font size="3">(中共明溪县委 明溪县人民政府)<br/>(本栏责任编辑:黄元庚)</font></p>
<p> </p></cente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