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4-7-14 11:00:29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市委“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县委、县人民政府明确大抓工业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委党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工业发展布局,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乡(镇)、企业,采取听部门介绍、分别座谈、查看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一)基本情况**县按照省、市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做好工业发展规划,牢固树立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的理念,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着力建强产业、做强实体、育强企业,打造“一主三辅”(主导产业为有色金属产业,辅助产业为绿色建材产业、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工业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亮点纷呈,工业产值稳步提升。202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08.75亿元,同比增26.6%,工业增加值增速20.4%;其中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8.4亿元,同比增33.4%,居**市各县(市、区)之首。(二)主要成效第一,园区建设特色鲜明。一是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工业园区于2003年建园以来,深入持久地打好“园区经济”攻坚战,擦亮园区效率、园区服务、园区诚信三张品牌,成为**省明确保留的48个省级开发区之一。二是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9.2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8.77平方公里。园区“一园四片区”(一园:**产业园区;四片区:大椿树片区、麦子田片区、梅曾片区和六街片区)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三是敢闯敢试,以园招商。出台优惠政策,创新建园模式,扶持成立云粤投资有限公司、果岭(**)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两家招商企业,采取园中园招商、以商招商、政企合作的模式,吸引产业和项目向“一园四片区”集中,促进工业产业向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一主三辅”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2023年,入园企业达176户,就业务工人员达1.8万余人。入园企业中上市公司共5家。第二,大抓工业成效明显。一是锚定目标,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壮大“四上企业”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强化服务企业机制,落实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分片包干责任制,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全县上下掀起大抓工业的新热潮。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做强优势产业。**县培育了贵研资源、**铜业、大椿树水泥、嘉禾瓷业、林缘香料等一批骨干企业,以稀贵金属材料(含铜金属)为主导的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至2023年,累计新建投产纳规企业13户、升规企业16户、退规企业19户。规上企业产值从2017年的147.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68.4亿元,年均增长9.3%。第三,支柱产业优势凸显。2017年以来,**铜业有限公司10万吨粗铜技改、大椿树水泥产能置换搬迁重建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贵研资源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开工,以贵研资源、**铜业为龙头的稀贵金属产业成长为**的支柱产业。2023年,贵研资源、**铜业等3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9%。绿色建材产业规上企业达36户,产值达19.5%。第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修订完善了《**县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企合作,充分发掘园区资源、区位、产业、人脉优势,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用足用好用活土地、财税、人才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一企一策”,全力支持企业增资扩能、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等,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二是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加强与在库项目联系单位沟通协调,了解项目建设投资情况,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做好水、电、路、气、通信及场平等“五通一平”招商硬环境保障,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三是持续引进重大项目。2018年至2023年,共签订协议127项,协议投资总额251.61亿元人民币。其中,工业项目87项,占全县签约项目的68.5%;协议投资额86.93亿元,占全县协议投资总额的34.5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两家独大局面长期存在。**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强,三次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闭合。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虽然“一园四片区”中“一主三辅”的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但是现有产业以基地集群为主,产业链集群还未形成;虽然工业总产值跨过200亿元关口,但产值主要依靠贵研资源和**铜业两家有色稀贵金属企业支撑。**县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27.35亿元,其中铜冶炼和其他贵金属冶炼的产值分别达73.96亿元和67.84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32.53%和29.84%,两个产业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37%。其他产业散小弱,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少,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果**铜业、贵研资源稍有“感冒咳嗽”,**县工业经济将受到巨大影响。(二)纳规升规进度缓慢,工业经济增长支撑不足。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生产能力弱的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经营主体培育和纳规升规进度慢,工业经济增长支撑不足。截至2023年底,全县工业企业较2023年底净增17户,完成年底净增85户目标的20%。(三)工业产业投入不足,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及时。一是园区开发建设滞后。由于县财政在园区开发建设方面资金缺口大,园区开发建设进展缓慢。园区规划超前,但后期投资不到位,统筹资源和要素保障不足,各类要素不配套,园区最基本的水、电、路、气、通信及场平等“五通一平”招商硬环境建设进度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入驻需求。二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2023年已拨付企业省、市下达专项资金1827.95万元,尚有5780.8787万元未拨付。其中,未拨贵研资源262.49万元、贵研工业催化剂44.52万元。三是项目用地保障不足。随着入驻企业增多,项目可用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目前,整个工业园区还剩余可用土地不足1000亩,而且分散在不同片区,难以承接大项目入驻。(四)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多,完成增长预期目标压力大。一是原料供应不足。**铜矿面临资源枯竭、品位下降等问题,铜矿资源稳定性保障不足。同时,**县无法提供瓷土等生产原料,企业所需原料从县外、省外购进,运输成本高,加之煤价上涨等因素导致陶瓷建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二是资源消耗大。2023年,14户陶瓷、水泥企业月均综合能源消耗量占全县59户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65%以上。在能耗“双控”工作中,14户企业均被列为**市“两高”企业重点监测对象,对14家企业采取安全检修、限电停产等措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三是产品档次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弱,无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滑,陶瓷、建材、绿色食品等生产企业发展缓慢。四是建筑行业投资低迷。建材行业企业运转困难,水泥、陶瓷墙砖地砖、混凝土等需求下降,亚欧陶瓷、金源陶瓷、南鹰陶瓷、嘉禾瓷业、中瑞等只有一条生产线运行,景峯混泥土、大椿树水泥等企业生产时断时续。三、对策建议(一)推进作风革命,强化工业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力。一要加快工业类项目建设进度。紧盯全县集中开工建设的工业类重点项目,锁定签约项目,抓项目落地率;锁定落地项目,抓资金到位率;锁定开工项目,抓投资进度率;锁定在建项目,抓投资完成率;锁定竣工项目,抓投产达产率。推动全县工业项目投资建设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千方百计推动工业经济倍增。二要强化工业发展要素保障。强化扶持政策保障,对各项政策执行情况实行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制定执行方案,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做好扶企稳岗等以保促稳工作;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加大工业产业资金投入,年初财政预算安排的产业发展资金,重点向工业企业倾斜,并加快落实拨付进度;强化项目管理要素保障,对企业用地、环评、融资、审批等事项,要主动服务,统筹协调,抓实项目督导、检查、考核、管理,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便利,确保项目投资和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充分盘活利用好优良的招商引资资源,大招成长性好、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有产值也有税收的大项目、好项目。(二)调优产业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竞争力。一要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围绕“一主三辅”的产业布局和“3+5”产业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建立完善县域产业链集群,聚焦有色稀贵金属、绿色建材、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发展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二要横向延展产业链。引导县内有色稀贵金属、陶瓷、水泥、管材等能够配套的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搞好链接,形成一个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专业化生产配套的产业链条和经营网络。比如:对贵研资源、**铜业、大椿树水泥、中瑞建材、嘉禾瓷业、远方陶瓷、林缘香料、佑生药业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着力在产业配套、优势互补、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尽快构建配套完善、协作紧密、分工专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经营主体培育,积极挖潜增效,持续招大引强,大力实施工业企业“云上云”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力求数字经济有新突破。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入省内外高校优质资源,推动校企合作攻坚、合力创新,使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软实力。一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抓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工作,尽快兑现上级补助、奖励“纳规”“升规”企业的资金,捍卫政府公信力,激发企业自主发展动力,鼓励更多企业“纳规”“升规”。二要强化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认真研究解决园区土地收储、林地占用等难题,把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作为加快项目落地的重要抓手,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协调和注资力度,全面加快各片区水、电、路、气、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高园区运行质量。三要形成大抓工业的强大合力。整合县域优势资源,健全完善工业建设项目库,精心谋划好工业项目,做好“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和修编,重点围绕有色稀贵金属深加工、绿色建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编制发展规划和精准招商,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走“两型三化”发展道路,形成大抓工业的强大合力,推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推动绿色发展,挖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新潜力。一要完善节能减排降耗的约束性目标体系。把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市场调节、严格依法治理作为节能减排降耗的重要保证,将节能减排降耗的阶段计划和任务目标,落实到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引导企业抓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二要加强新建项目准入管理。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准入,项目优先考虑环境容量,企业优先考查污染指标,坚决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严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尽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对县内相关企业节能改造项目,及时跟踪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三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县。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抓起,积极探索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成熟模式。同时,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积极增长、良性增长、和谐增长。(五)重视人才培引,激活工业发展队伍续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企业家、产业工人和政府服务人员为最重要的人才支撑。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两新”组织党委要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的领导,健全党管企业家领导体制,确保企业家队伍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政府要深化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放管服”改革,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优化面向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办事流程,激励企业家争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成为推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二要弘扬工匠精神。引入省内外高校、党校等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培育一批尊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机制,树立“工匠”标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使工匠精神成为产业工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推动产业工人长期专注于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三要培树工业管理人才。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园区、工信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投促局等部门和龙泉街道、六街街道要成为培养工业管理人才的“摇篮”。对熟悉工业管理、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的优秀人才,要让他们有为有位,以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列中,凝聚大抓工业的强大合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