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都市圈的核心成员,在摆脱房地产路径依赖、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我们要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的发展实践,坚持“以我为主”,主动作为,着力破解经济发展方式、增长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下面,我谈几点体会。统筹好“立当下”和“谋长远”的辩证关系。“当下”是前提和基础,“长远”是远景和蓝图,统筹好二者关系,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在战略上布好局又在关键处落好子。当前,**实体经济基础偏弱,总量不大,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两方面的任务都很重,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树立系统思维。一方面,狠抓项目招引、建设和服务,努力建成一批符合**产业规划、地域特色、高端产业方向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约集聚,稳住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谋划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集全市之力打造“江苏硅谷”。充分借力**丰富的科教资源,积极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完善资本链、围绕资本链助力创新链,培育新的增长极,打造新的增长带。统筹好“制造业”和“房地产”的均衡关系。在承认房地产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要坚持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保持基本一致,不让“短平快”的非产业类开发项目挤占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一方面转变发展模式。**应坚定地变房地产的价格、区位驱动型为品质、生态驱动型,着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住宅,让高品质和优生态成为更多人的向往,进一步释放市场端品质改善的需求。另一方面缩小地区属性差异。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的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一步打通跨界的“断头路”、拓宽“瓶颈路”;聚焦宁句同城化发展,着力提升医疗、教育、娱乐、购物等配套方面的便捷性和舒适度,融合农文旅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中高端人才休闲度假胜地、创新创业人才宝地、老年人健康养生福地。统筹好“产业”和“人才”的融合关系。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律看,找准一名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就有可能创成一家企业、带强一个产业;同样,拥有一批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必然能吸引更多人才争先向往、竞相集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人才分布精细地图,建立完善的包括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技能培训等方面培养体系,以“揭榜挂帅”“专项招聘”等方式集聚高精尖人才和基础性人才。坚持“双招双引”一体推进,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立足重特大项目、专精特新企业需求,鼓励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到科教资源丰富地区设立“人才飞地”“创新飞地”,实现产业与人才从源头融合、向深处扎根。用好用足周边高校院所创新人才资源,建立“政府搭桥、高校接单、企业使用”的人才培育链条,探索建立定向订单式培养和新型学徒制,同时大力推动**本地高职类院校的引进工作。完善人才服务专窗、专网、专员等制度,解决好金融扶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一揽子人才“关键小事”,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法治环境。统筹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传统生产力的平衡关系。新质生产力是方向,传统生产力是基础。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加大科研投入,产出更多原创性、具有市场价值的科研成果,催生更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是**经济结构的主体,也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石。我们要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质生产力,通过对传统产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使其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标准,最终实现经济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统筹好“财政监管”和“资金保障”的互补关系。地方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的支持。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管,规范资金拨付、使用和监管程序;对于地方来说,关键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做到民生有保障,财政可持续。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