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途杂谈 发表于 4 天前

【写材料用典】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

【例文】“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如果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诱惑,管不住小节,伸了手、湿了鞋,就会受到纪法的惩处。党员干部应强化纪律意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以纪律为准绳,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中国纪检监察报《保持清醒 善于知止》)【典故】出自唐代房玄龄等编撰的《晋书·良吏传·张九》,惩其违法,劝其守法。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释义】意思是,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那么规则就会对其进行惩罚;如果有人超过了界限,那么界限就会对其进行纠正。【赏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规程,就容易杂乱无章。可以说,规矩是规范有序的重要保证。人不以规矩则废,事不以规矩则乱。《荀子·礼论》中说:“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规矩既然已经立起来了,就应当自觉遵守,而不应以不当的方式欺骗。我们党历来注重制度建设和按制度行事。革命年代,共产党就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要求每个军人和党员必须会唱,并牢记于心、以此为戒,很好地维护了党纪军纪,成为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在党内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避免了决策失误、防止了权力滥用。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员就最讲认真。“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各项制度和行为规范,将制度和规矩入脑入心,潜移默化为一种工作和生活习惯,使之成为为人的“准则”、行动的“镜子”、做事的“指南”,做到时时讲制度、事事合规矩。【用法】主要适用于纪律教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规矩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守纪律、懂规矩,始终以纪律为准绳,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材料用典】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