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三举措”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近年来,为多渠道培养、锻炼、提升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大力量,县积极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精心组织选派8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下沉一线,协助基层抓党建、谋发展、促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精心组织选派,盘活县乡人才队伍。一是全面摸底调研。县级组建8个调研组,分别对县直部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运行、班子成员履职表现、优秀年轻干部储备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调研,重点了解掌握各部门各单位综合素质较好、能力出众的优秀干部作用发挥情况,为选准选好乡村振兴指导员提供参考。二是严格选派条件。通过采取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方式,由各单位主要领导与优秀年轻干部交心谈心,宣讲乡村振兴指导员肩负责任的重要性、使命性、光荣性,激发干部主动下沉一线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的内生动力及责任感,并结合干部个人意愿、专业特长等综合情况,最终确定乡村振兴指导员人选。截至目前,全县共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81名,其中主动申请17人、组织推荐64人。三是强化思想认识。召开乡村振兴指导员座谈会,由县委书记和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出席参加,围绕选派原则、职责任务、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和明确要求,提高乡村振兴指导员思想认识的同时,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指导员理思路、明责任、树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指导员积极作为、真抓实干。二、突出作用发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抓好组织建设。明确乡村振兴指导员与村“两委”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协助基层做好党员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培养等工作,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参谋”作用。截至目前,乡村振兴指导员进组入户宣传政策3170余次,指导发展党员220余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310余人。二是提升短板弱项。乡村振兴指导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深入村组开展走访调研,充分掌握所驻乡镇(街道)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情况,针对调研中了解掌握的发展思路不清、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与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共同谋划、共商决策。同时,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累计承接项目120余个,涉及资金2530余万元。三是强化乡村治理。结合联系村村情面貌、民俗风气,协助村“两委”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协助相关部门整治大操大办、滥办酒席等陈规陋习。与驻村干部、村干部、联户长等常态化进组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已帮助处理矛盾纠纷640余起。三、强化监督管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一是注重日常管理。明确乡村振兴指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由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共同管理,以乡镇(街道)党(工)委管理为主,年度考核在所在乡镇(街道)进行,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奖金发放、评先选优、职级(等级)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选派单位和乡镇(街道)党(工)委每季度听取一次乡村振兴指导员工作汇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在一线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将乡村振兴指导员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内容,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指导员培训。依托贵州省党员干部网络学院、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8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全员轮训,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三是强化政治激励。对履职表现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实行“三个优先”(即: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空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乡村振兴指导员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属公务员身份的干部,在选派单位职级职数限额内,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级;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的,在选派单位职员等级职数限额内,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等级),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指导员干事创业热情。截至目前,已提拔使用、晋升职级56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