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解放思想 推动科学发展
<P> ——在常德撤区建市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P><P> 市委副书记、市长 卿渐伟</P>
<P> 2008年9月16日</P>
<P>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BR> 今天的常德,高朋满座,挚友如云,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常德撤区建市20周年。首先,我代表常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常德军分区,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BR> 20年前,古老的沅澧大地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时刻。198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常德撤区建市,从此揭开了常德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常德建市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两个千年,承启了从温饱迈向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踏着改革开放的奋进鼓点,乘着科学发展的强劲东风,在改革大潮中洗礼、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开放竞争中奋进,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BR> 2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历届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1988年的6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64.1亿元,增长13倍多,绝对额居全省第三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6亿元,增加到38.1亿元,增长10倍多,绝对额居全省第二位。<BR> 工业强市迈出坚实步伐。始终把工业摆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抓住工业发展不放松,加快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的历史进程。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5亿元增加到320.7亿元,增长16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001年以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并壮大了德山、创元、灌溪等10个工业园区;培育了常德烟厂、创元铝业、恒安纸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烟草、铝材、机电、纺织等十大主导产业,其中烟草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两百亿元;培育了芙蓉王、心相印、金健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BR>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我们注重发挥已有的农业传统优势,在传统中求特色,在特色中求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增加值由24.2亿元增加到208.2亿元。传统产业稳定发展,粮、棉、油、珍珠等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生猪、鲜鱼、柑桔等产量居全省前列;现代农业取得积极进展,培育壮大了金健米业、洞庭水殖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BR> 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6.8亿元增加到279.3亿元。建成了商业步行街、桥南市场、火车站市场等一批在全省乃至中南地区都有影响的市场,引进了沃尔玛、肯德基、大润发、家润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贸企业,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完善。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大市建设,开发提升了桃花源、柳叶湖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铁路、水运、公路联运能力不断增强,金融、保险、通信等行业逐步壮大,法律服务、会计、审计、评估等新型行业蓬勃发展。<BR> 2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大基础投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2亿元,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增强。<BR>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历届市委、市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和气魄,持续推进城市大建设大发展,常德城区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加强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建设洞庭大道、武陵大道、柳叶大道、常德大道等一批主次干道,大力度开展旧城改造,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4.5平方公里发展到71.8平方公里,人口由32万增加到66万。坚持不懈开展城市创建,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常德诗墙及沅江江岸改造、改善居民住房状况、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镇体系日益健全,城镇化率由14.6%提高到36.1%。<BR> 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坚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每年集中资金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从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迅速扩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农村的水、电、路、沼气、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越来越方便,农民生活越来越舒适,农村环境越来越美好。近三年,全市累计新建通乡通村水泥路5000多公里,新建沼气池5万多个,解决了50多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在全省创造了产业优先、连片示范、镇村同治的工作经验。<BR> 基础建设成效显著。交通方面,扩建了桃花源机场,新建了石长铁路,建成了长常、常张高速公路,改造了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了常德沅水二桥等一批桥梁工程和盐关铁水联运港千吨级码头,结束了常德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结束了常德城区不通铁路的历史,结束了主要公路干线摆渡过河的历史。水利方面,在国家、省里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水利建设高潮,实施了洞庭湖综合治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皂市水利枢纽、大中型水库和泵站改造等工程,防洪抗灾能力大大提高。全市重点堤垸和城市防洪圈的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电力方面,建成了石门电厂、创元电厂等火电项目以及皂市、凌津滩、三江口等水电站,全市年发电能力增长30倍。加强输变电网络建设,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通信方面,开通了门类齐全的通信业务,通信水平跻身全国同类城市十强。<BR> 2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的过渡。<BR>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推行以置换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企业增活力、职工增工资、财政增收入的多赢局面。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共同生产费以及水利“两工”,农民负担大幅下降。积极开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成效明显。大力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达到了精简人员、提高效率的目标。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投资、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BR> 招商引资和对外交往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外资企业608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1.4亿美元;外贸出口涉及96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长9倍;积极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先后与四个国外城市和一批国内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BR> 2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BR>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28元增加到12453元,增长9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52元增加到3966元,增长7倍多;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3.1、44.8平方米,增长3.5倍和1倍;电脑、空调、小汽车等中高档消费品逐步进入普通家庭。<BR> 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设立“9.8”?助教日,在全省率先启动教育强市建设,是全省最早实现“两基”的市州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先后有23.7万多名常德学子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深造。启动文化名城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举办四届中国·常德诗人节,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BR> 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城乡的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04.6万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由68.8岁提高到77.6岁。在全国率先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BR> 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大病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BR>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计划生育奖励和扶助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8年保持全省先进位置。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先后成功承办了省八运会、第八届亚洲皮划艇锦标赛、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科技、环保、广播电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BR> 2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执政能力显著提高。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加强政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BR> 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在思想建设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全国先行试点,取得了重要经验。市县两级中心组学习“五个一”经验受到中宣部的肯定和推介。在组织建设上,推行以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做法被中组部推介。开展了“创先进支部、当优秀党员”、“党员联户带创奔小康”、“双争创五好、共建新农村”等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在作风建设上,开展“三讲”教育、“四个观念”教育和争做“四型”干部、争创“五好”班子活动,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建设进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BR>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规范行政程序,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行政决策更加科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政府上网工程,行政管理更加透明;建设市县政务中心,开通市长热线,实行市长接待日制度,行政服务更加高效;推行目标管理考核,强化督促检查,行政执行更加有力。<BR> 民主法治得到加强。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继成立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和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市委,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非党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村民、居民自治机制基本形成。推进依法治市建设,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社会政治大局保持长期和谐稳定。<BR> 沧海桑田,岁月流金。20年巨大变化,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在常德实行撤区建市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回顾常德的发展,我们不会忘记,二十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常德视察工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给全市人民以极大鼓舞;历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对常德的发展十分关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我们不会忘记,中央和省直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各兄弟市州和友好城市,以及国内外朋友对常德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不会忘记,从四面八方汇集常德的老领导、老同志,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艰苦创业,以卓越的远见和胆识,为常德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不会忘记,一大批海内外客商、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员,把常德当作第二故乡,在这里务工经商、投资创业,实现共赢发展。我们不会忘记,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上级驻常单位和驻常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我们不会忘记,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和企业经营者立足本职、拼搏奉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常德军分区,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常德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老一辈创业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BR> 20年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20年的实践深刻昭示着我们:<BR> ——必须始终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发展的灵魂,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题。20年来,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法宝,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转变发展观念,振奋干部群众精神,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深化各项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全国、融入世界,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拓宽常德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作为内陆后发地区,必须靠解放思想增强发展动力,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靠扩大开放借助发展外力,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BR> ——必须始终坚持集中精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在20年的光辉历程中,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严重疫情,无论是面临市场变化还是困难考验,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沉着应对挑战,积极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定经济建设不动摇,咬定科学发展不放松,用发展统一思想,凭发展凝聚力量,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BR> ——必须始终坚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常德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从建市之初的“兴工强农富市”,到“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常德”,再到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发展思路不断成熟;从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到全民开展招商引资,从连续开展两轮“四个城市一起创”到以镇村同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等,工作措施不断创新,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要实现常德的新跨越,必须做好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用正确的思路谋求宽广的出路,用政策措施的突破推动地方发展的突破。<BR>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扎实实改善民生。增加群众福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党委政府的最大责任。20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从2003年以来,我们连续6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理十件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出行和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扶贫帮困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实践证明,有了爱民之心和利民之举,群众就会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我们的事业就前途光明。<BR> ——必须始终坚持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20年来,我们注重把握上级政策导向,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注重加强沟通联系,利用乡情友情同胞情,争取市内外广泛支持;注重用宏伟目标指引,用激励政策导向,用先进典型示范,凝聚全市各级各部门抓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力量;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激发全市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实践证明,加快常德发展,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形成合力办大事,凝聚人心促发展。<BR> ——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能不能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我们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20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团结协作、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要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强化加快发展的组织保障。<BR> 建市20年是常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逐渐加快,生产要素不断聚集,科学技术升级换代,加快发展空间广阔;沿海地区发展优势优先,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加快发展机遇难得;省内长株潭发展不断加速,其它地区奋力赶超,加快发展时不我待。<BR> 面对新的形势,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广泛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为主题的解放思想活动,这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的一次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思想解放,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腾飞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我们将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市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按照“一化三基,富民强省”的要求,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进一步创新发展举措,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开拓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业绩,开创富民强市的新局面。<BR> 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常德。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瓶颈,实现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能力同步提升,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12年,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20年,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实现翻两番以上,分别达到4000亿元、2000亿元、180亿元,发展再迈一大步。<BR> 要加快建设工业发达的新常德。突出常德工业走廊建设,打造工业核心增长极,积极建设从汉寿太子庙开发区到桃源创元工业园的常德工业走廊,到2012、2020年,实现工业走廊的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340亿元,分别增长到1200亿元、3000亿元,成为湘西北最大的对接长株潭、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基础,高科技含量、高品牌附加值“两型产业”为主体,战略性、成长性高端产业为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烟草、铝材、机电、纺织、林纸、电力等产业打造成为产值过百亿甚至几百亿的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政策,改善政务服务,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投资洼地、创业高地。<BR> 要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常德。积极主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把常德打造成适宜居住者居住、适宜旅游者休闲、适宜投资者创业的生态宜居城市。到2012年,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80万;到2020年,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跻身大城市行列。以镇村同治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以中心集镇为主体,以田园山水环境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骨架,以公共产品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推进连片示范、镇村同治,到2020年,全市建成百人聚居区1万个、千人小集镇200个、万人中心镇50个,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通过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自然环境,成为全国生态市。<BR> 要加快建设交通便捷的新常德。以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常吉、常荆、常岳、常邵高速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承东启西、纵横南北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尽快启动石长铁路复线、黔张常铁路建设和桃花源机场扩建,进一步拓展常德港承载能力,形成通江达海、辐射全国的陆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枢纽。通过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以50公里为半径,包括汉寿、桃源、临澧、澧县、安乡、津市在内的半小时经济圈;形成以200公里为半径,包括长沙、岳阳、荆州、张家界、吉首、邵阳在内的2小时周边城市通勤圈,实现常德工商投资兴业、人流物流汇聚等外部环境的重大改善。同时,加强水利建设,搞好山水渠塘综合整治,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强电力建设,发展水电、火电、核电、生物质发电,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加强通信建设,配套完善城乡服务网络,打造数字城市。<BR> 要加快建设生活富裕的新常德。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富民摆在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惠民政策,支持全民创业,使人民群众的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各个阶层和各类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共度幸福生活、共创美好未来,归属感、认同度、凝聚力显著增强。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万元、6000元,到2020年,分别达到4万元、1.2万元。<BR> 要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常德。以文化名城建设为重点,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培育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以旅游品牌开发为重点,打响“桃花源里的城市”品牌,加快柳叶湖的保护和开发,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大市,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常德。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实现居者有其屋;解决好饮水安全问题,让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推进民主法治,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BR>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BR>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就一定能够创造常德发展的新辉煌!</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