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主持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季度集中学习研讨,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参加今天集中学习研讨的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党组成员,市各部门主要领导。另外,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委党校教授*同志,为大家作专题辅导。今天的会议议程有,一是请市委党校*教授,为大家作专题报告;二是请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本次研讨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三是由我作总结讲话。下面会议依次进行。首先,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市委党校教授*,围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专题报告。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报告毕)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依次进行交流发言,发言顺序为*。(发言毕)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由我作总结讲话。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和强大的实践引领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把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我们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理解认识、把牢目标方向、把握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刚才,*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生动具体的解读,下面,我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的辩证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应该如何入手、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与大家分享几点意见,也是本次学习研讨的总结。一、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若干辩证关系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坚持稳中求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要在理解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把握好一系列关系。一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近年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持续走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和完善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并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该认识到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要素,并主动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作为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二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内外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内部诸要素之间来说,首先,要培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更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其次,创新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最后,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从外部诸因素之间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不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全球局势的变化发生联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不仅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更要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的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不可阻挡。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国内与国际、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改革发展稳定等多维因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首先,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与趋势,传统生产力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与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新质生产力为传统生产力的改造与提升提供了工具和空间。当前,以创新驱动为发展逻辑的新质生产力,包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区块链、量子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批数字技术蓄势待发,这为提升传统生产力赋予了数字化的时代属性。最后,无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提升传统生产力,都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要做好一系列相互结合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原创性提出“新质生产力”,随后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阐发了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进化,是融合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意识世界的推动力量,是融合数字生产力和物理生产力的先进生产力,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的跨领域交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做好科技与产业、传统与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深入融合。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离不开科技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为代表的原始创新、突破性创新。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仅有科学和技术上的创新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快产业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进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发挥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引领作用。因为包括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优秀企业及其创建者、领导者,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重要主体,也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的创造者、推动者。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塑造发展新动能、赢得竞争新优势的主要来源,也是大国角逐的焦点。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仍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不等于落后和低端,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提供重要能源、原材料、装备、零部件和应用场景。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意味着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充分利用传统产业的优势,并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通过数实融合、“人工智能+”“数字+”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赋予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性。三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当前,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在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上积极有为;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上积极有为;在提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有为;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积极有为;在降低交易费用和制度性成本,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积极有为。同时,还要因势利导,在制定发展规划和战略、引导产业布局和发展上有所作为。有效市场主要体现在形成一套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动力机制,以实现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保持各类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为此,要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激发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综合分析本地资源有序推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综合分析地域特色资源,选定优势产业,创新驱动,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人才,优化政策,推动绿色发展和区域合作。只有真正了解地域资源的特点,才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第一,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各类产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各类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的机械唯物主义做法,也要防止出现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主义做法,要根据各地区、各产业的已有基础,在全面审视区位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循着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和不同地区的空间成长规律,具体产业具体分析,具体地区具体布局,通过分区域施策、分产业施策,因地制宜统筹各类产业发展。第二,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优化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式和科技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新潜力。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开放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第三,充分利用本地禀赋做好新质生产力文章。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原始创新加速涌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锚定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这两个主攻方向,更好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努力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制高点,聚焦城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推动一批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做深做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半篇文章”,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共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始终,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突破,促进居民持续增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是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发挥比较优势、抢占有利位势的必然选择,是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谁布局得早、推进得有力,谁就有望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获得发展主动权。我们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完全能够有所作为,必将大有作为。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我们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使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源源不断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