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访谈:金融危机暴露中国增长方式的缺陷
和讯网:各位和讯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和讯网的品牌栏目“核心访谈”,我是和讯网评论频道的主持人郭哲。 春节过后,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中南海连续迎来5批客人,目的只有一个,把脉中国经济,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建议。今天我们就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一位参加中南海座谈会的著名学者作客和讯网,来和各位网友分享他的真知灼见。他就是著名学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老师。 迟老师您好,请和各位和讯网的网友打个招呼。(10: 02) <br/> <br/>迟福林: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和讯网的各位网友做关于我国下一步改革的相关问题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10: 03) <br/> <br/>和讯网:我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迟老师。迟福林老师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接触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迟老师同时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10: 03) <br/> <br/>和讯网:我们知道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首3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评价、回顾和总结过去30年的改革?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当前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以改革推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以改革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成为当前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0: 03) <br/> <br/>和讯网:迟老师,我们知道您是在今年2月6日与其他9位学者一起在中南海参加了总理召开的座谈会,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那次座谈会的情况?(10: 04) <br/> <br/>迟福林:总理每年都要就人大的工作报告召开座谈会,这次邀请了十多位专家从不同方面听取了对报告草案的意见。我想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蔓延,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时候,讨论的主题是磨合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实行的一揽子方案。在我看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一揽子的保增长的方案,与此同时要相应的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我们才能在保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目标。(10: 08) <br/> <br/>和讯网:去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已经进入到改革的下一个30年了,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对于中国这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奇迹,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但是也有一些专家通过横向对比觉得不是很了不起。您怎么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经济能在这几十年时间里如此迅猛的发展?整体上您如何评价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10: 08) <br/> <br/>迟福林:前不久我们刚刚完成了联合国委托我们做的2008、2009年的报告,这个报告里面用详实的数字证明中国过去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明显的历史性进展,其中通过市场化改革释放出来的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活力,这个活力是52%以上,中国人类发展52%以上的活力是由经济贡献的。我的概括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或者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中国由以人的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阶段。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的提升,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所以不管我们从哪一个侧面如何来评价改革开放在某些方面的功过是非,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的来看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我觉得这是我们来研究、讨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最基本方法。(10: 08) <br/> <br/>和讯网:对于过去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也存在很多问题,您认为我们这30年改革最大的失误在哪些方面,需要如何改进?(10: 09) <br/> <br/>迟福林:我们现在对改革开放议论比较多,我25年来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也注意到社会各方面对这方面的议论。大家提出来的质疑是改革的总体方向,从社会层面来说更多的是讨论改革当中一些突出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比如说现在还比较突出的城乡差距问题,再比如说在政府自身建设当中的某些突出矛盾和问题。(10: 16) <br/> <br/>迟福林:我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客观的,就是我们在30年的改革当中,在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要的在于我们如何客观的分析产生这些突出矛盾问题的原因到底何在?在我看来,随着我们改革开放所产生的阶段性变化,尽管我们说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变,但是从社会生活来看矛盾的表现形势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10: 17) <br/> <br/>迟福林:今天我们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第一个就是我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自然环境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二个就是我们进入到本世纪以来,特别是非典以来我们看到的第二个矛盾越来越清楚,就是全社会的公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但是我们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还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开始进入一个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这个矛盾现在看尽管政府采取了力度相当大的措施来缓解、解决这方面的矛盾,但是从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看还有一定的差距。(10: 17) <br/> <br/>和讯网:感觉这个矛盾是当前最紧迫的矛盾。(10: 17) <br/> <br/>迟福林:公共产品短缺是日益严重的大问题。第三个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利益关系多元化,这样对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自身改革提出的一些要求,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结构建设滞后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比如说利益关系变化了,大家都需要有一个正常的、法定的程序来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需要有一套协商对话的机制。(10: 21) <br/> <br/>迟福林:整个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以后,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同时社会发展进步对政务公开、对政府的自身建设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但是从总体看,我们政府的自身建设和改革的某些方面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适应阶段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公共治理结构尚未建立起来。(10: 21) <br/> <br/>迟福林:我想上面这三个日益突出的矛盾,从客观讲它是我们阶段变化必然的反映,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个阶段变化的趋势来寻求新阶段如何以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不是用其他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我们离开了改革,如果我们否定了改革,恐怕不仅解决不了这些矛盾,可能还会加大这些矛盾,甚至我们会重新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10: 21) <br/> <br/>迟福林: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具体的改革实践当中,我们存在着某些偏差,比如说某一个阶段我们想把教育、医疗推向社会,在一个阶段一些地区是有这种偏差的,好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特别是03年以后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力度是这30年当中最大的。所以我们要承认改革实践当中的某些偏差,某些个别的失误。但是面对今天社会生活中三个大的矛盾,我们根本的办法还是需要以改革来破解这些难题,出路恐怕在这里,试图寻求其他的出路来解决这些问题我想不会有好的结果。(10: 22) <br/> <br/>和讯网:我们现在不是要停滞改革甚至退回去,而是要在改革中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10: 22) <br/> <br/>迟福林:对,尤其是在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改革的问题更加突出。因为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们阶段发展变化的矛盾是重合在一起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就使得我们短期保增长的困难与长期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既要采取短期政策调整来实现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更重要的是要寻求改革的办法来破解我们的矛盾。(10: 23) <br/> <br/>迟福林:就是我们的矛盾不仅仅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你发展阶段变化的突出矛盾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叠加在一起,就更需要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的难题、化解经济增长的压力。这样做我们不仅能解决短期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们会找出中长期发展,就是依靠改革扩大内需寻求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子。(10: 23) <br/> <br/>和讯网:我们现在注意到一个新问题,以前我们有一个改革方向在经济领域是国退民进,我记得吴敬琏老师做过课题就是国有经济战略性退出,但是现在的情况恰巧相反,产生的国进民退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感觉到生存越来越艰难,少数的国企占据了全国经营利润的绝大部分,也占据了绝大部分,怎么会这样?这对经济意味着什么?(10: 23) <br/> <br/>迟福林:我们推进市场化改革最主要是推行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企业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从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来看,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发展的路子。这些年的情况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贡献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民营经济的变化面前我们某些体制、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说是不相适应的,是有严重障碍的(10: 23) <br/> <br/>迟福林:比如说我们在一些资源性垄断行业,尽管法律没有规定垄断说可以进去,但是实际上是进不去的。再者说民营企业可以和国营企业一得到金融支持,但是事实是民营经济难以得到大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这就说明我们的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再加上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体制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常常有国有经济的偏好,甚至有的还为国有经济消除竞争对手。所以在体制政策不到位,再加上我们有某些国有企业偏好的话,应该说是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清醒的看到它对整个社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比如说我们就业的主渠道是民营经济,中国就业问题的突出不能不说是和我们现在的企业结构是直接相关联的。(10: 24) <br/> <br/>和讯网:这些问题确实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现在说的提升内需包括就业都有很大的问题。(10: 24) <br/> <br/>迟福林:所以我们现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很大,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大,但是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比国有企业还大,大就在于我们刚才说的几个原因。(10: 24) <br/> <br/>和讯网:我们现在感觉到经济过热首先就是打压民营经济,经济过冷要提升的话肯定是先提升国有经济,所以问题很大。(10: 24) <br/> <br/>迟福林:现在从保增长、保就业、扩内需的角度看应该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来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10: 24) <br/> <br/>和讯网:现在为了应对危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经济政策,比如说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等,您怎么看待这些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中国经济会起到多大作用?如果你是决策者的话,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10: 24) <br/> <br/>迟福林:中国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方案当中的两大方案,这两大方案是政府在金融危机中出手比较快的、力度比较大的,我想这两个方案应该是得到充分肯定的。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于,我们如何使得这样一个大的投资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10: 29) <br/> <br/>迟福林:要达到预期的目标,第一、就是这些计划和振兴规划当中的执行力度和公信力度如何,首先要看这些计划是不是能按照决策者的执行目标进行执行,所以政府的执行力度和公信程度就十分重要。第二、这个计划和振兴规划当中的布局我想也同样重要。比如说4万亿投资里面,除了我们基础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投资以外,把扩大投资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10: 29) <br/> <br/>迟福林:就是我们这个结构既要考虑到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对拉动增长的现实、明显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这样一个巨大的投资必须要同改善民生相结合,这样的增长才是有效的增长,就是能够解决就业的问题,能够拿出部分钱来解决大家的就业培训问题。再一个是这样的投资要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我们不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而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基础上的投资。所以这样一个投资计划一定要考虑它的布局,布局要合理才能产生出既能保增长又能保民生、保就业。(10: 29) <br/> <br/>和讯网:但是我们感觉这4万亿投资好像过多的投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对民生上的投资好像不足。(10: 30) <br/> <br/>迟福林:政府已经关注到这方面,明显一个例子就是未来3年8500亿的医疗保障,我个人还建议应该更快的加大公共领域的服务,应该说未来3年8500亿的力度还是前所未有的。不光医疗、教育,还有就业培训以及科技创新,这些问题都要顾及到。第二我们投向不光是要投向国有企业,还要以追求效率为目标,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个是既要有国有企业也要有民营企业,我们投入要见效果主要是靠企业,但是这个企业如果主要是国有企业而民营经济得到的份额比较少是不行的。(10: 30) <br/> <br/>和讯网:关键这个投资是要拉动更多的民营资本的投入,如果过多的投向国有企业的话不但不会拉动民营资本的投入还会打压民营资本的投入。(10: 30) <br/> <br/>迟福林:一个是要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结合,还有就是需要中央和地方结合,这样才能保证中央政府两大应对危机的措施见到效果。(10: 30) <br/> <br/>和讯网:中国经济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起因是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但这是否和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关系?(10: 34) <br/> <br/>迟福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暴露了我们传统发展方式的矛盾和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大的、不是短的,但是它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作用就在于我们传统的增长方式。比如说从我们传统的增长模式来看是有严重缺陷的,我们投资的比例居高不下,消费比例长期比较低迷,长期以来我们靠出口来拉动经济。(10: 35) <br/> <br/>迟福林:现在来看我们这样一个以投资为主的驱动模式看,从现在全球化的阶段来看它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现在要看到我们的增长方式有严重的问题,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如果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说是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是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我们的增长方式现在要全面的转变。(10: 35) <br/> <br/>和讯网:以前一直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环保等等问题,现在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很多问题是不是不搞了?比如说环保以前很多不批的项目现在都放过去了,现在是不是有这种问题?(10: 35) <br/> <br/>迟福林:你说的这种问题应该是防止的,但是我从政府的信息来看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下一个阶段我们在资源环境领域的改革会继续推进,就是说我们现在正在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注意到问题的所在。我想从今年开始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可能会出台重要的举措,而且从现在开始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会出台一些方案。就是我们现在要防止的问题,就是在这方面的改革能不能取得效果。(10: 36) <br/> <br/>迟福林:我们现在有几个大问题,第一个是自然环境的约束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不是浅问题是深层次的问题,不是短期的问题是中长期的问题,资源环境的约束很大程度上要靠我们体制机制来保障。第二、我们现在看到城乡收入差距,收入问题不改革的话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现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未来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上要采取一系列举措,都是要缓解我们收入格局里面的矛盾。第三个就是我们公共产品短缺的阶段到来,现在尽管我们公共产品投资力度加大了,但是远远不够。最近一段时间里面我一直在呼吁,未来几年在公共产品短缺上也需要几万亿的投资。(10: 36) <br/> <br/>和讯网:而且我觉得这个比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更迫切。(10: 36) <br/> <br/>迟福林:因为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才能为扩大内须提供好的制度保障,把这个事情解决了才能改变老百姓储蓄的倾向,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够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所以在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未来的投资要加大,在我看来未来投资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上面。在我来看现在要解决的矛盾就是这个,就是我们自身建设要和改革结合起来。(10: 36) <br/> <br/>和讯网:您刚才谈到我们要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我想这是一个二次分配的问题,但是现在一次分配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从民间消费、政府消费来看的话,现在民间消费绝对数字是上升的,但是在GDP里面所占的比例是逐渐下降的。就是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是非常不平衡的。(10: 42) <br/> <br/>迟福林:我们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劳动力价格提升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但是我们在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的同时必须要看到我们现在整个收入分配体制有相当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垄断行业,垄断行业整个职工人数恐怕占到全国职工人数不到10%,但是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总额大体占到整个职工工资总额的40%到50%。这样一个分配显然有许多的不合理性,需要改变。(10: 42) <br/> <br/>和讯网:您刚才提到了启动内需,但是我们一直说了很多年的启动内需,但是一直启动不起来,中国经济原来说三架马车,内需、出口和投资,但是内需一直启动不起来,一直是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内需,是分配制度还是别的因素?(10: 42) <br/> <br/>迟福林:中国扩大内需应该说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简单的归到哪一方面看都很难以破解这个难题。首先它是一个增长方式的问题,投资力度大当然整个消费品就相对比较小,就是你的增长模式到底是以投资驱动为主还是以消费拉动为主,这是我们增长方式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在是到了转型的时候了,我们要以投资驱动为主转变为消费拉动为主。(10: 43) <br/> <br/>迟福林:第二个拉动内需并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说这个是个结构性的问题,既涉及到政府的公共责任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财政的问题。所以我想这件事情应该是以扩大内需为基础,推动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我们现在是把扩大内需这样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但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在许多方面甚至在一些大的方面来说还没有完全的破题。(10: 43) <br/> <br/>和讯网:现在为了启动内需各个地方出台了各种的政策,比如说家电下乡还有各个地方推出的消费券政策,您怎么看待这些政策?(10: 43) <br/> <br/>迟福林:这些政策我是给予肯定的,这些政策至少在寻求扩大内需,这比过去好很多,过去我们只是考虑怎么样扩大经济总量,现在是考虑到这些问题的,而且各地政府也从自身财力出发做一些动作。问题在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短期和中长期协调考虑,把一些政策调整做一些制度安排,这样我们才能寻求一条有效的路扩大内需,而不是简单的短期的、临时性的作用。短期的、临时性的作用是好的,但是远远不够,如果不和中长期结合,短期政策不和制度安排结合还会产生很多负面原因。(10: 44) <br/> <br/>和讯网:很多地方政府有了短期方式之后长期的就不管了,有些地方看到消费券的效果之后,都说要把公务员的工资都发消费券,这是很成问题的。(10: 44) <br/> <br/>迟福林: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求政策和体制的结合,短期和中长期的结合,在这方面我们也面临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刚才讨论的收入分配的调整,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我们政府的责任问题,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我们要寻求在这些方面的改革。(10: 44) <br/> <br/>和讯网: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可以说经济是主题,经济虽然持续30年高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所以有的学者就说单纯的经济改革已经难以推动中国的发展了,现在迫切的是需要进行社会改革,要赶快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因为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都是保障气市场运作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基础。你怎么看?(11: 00) <br/> <br/>迟福林:经济改革现在某些方面还不到位,不能以为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比如说刚才说的资源价格形成体系还没有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还比较突出,就是说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而且资源价格形成体系的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这些问题相当突出。(11: 01) <br/> <br/>迟福林:要看到有积极的社会变革在今天更具有牵动全局的作用。比如说我们要化解金融危机中的压力,最重要的要防止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双向的传导和相互强化,根本问题是制度建设。比如说现在的就业问题,解决社会的救助问题,解决社会最基本的保障问题,比如说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等等。(11: 01) <br/> <br/>迟福林:首先现在社会体制改革和化解经济压力是直接联在一起的,并且成为化解经济压力的一个基本性问题。第二个就是社会改革和今天发展阶段变化是密切相关,利益是多元化的,但是利益的表达和诉求没有建立起来,矛盾是变多了但是解决矛盾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很显然我们要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矛盾变多了的今天,要建立一个化解矛盾、正确表达利益诉求的机制。当然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说,还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社会监督,就是我们社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没有广泛的社会发展和监督有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我们有一些社会发展和监督就会起作用。(11: 01) <br/> <br/>和讯网:一些事情就是由于网友的监督才会出来。这次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说网上对官员的监督是非法的。(11: 01) <br/> <br/>迟福林:我有一个观点就是现在要清晰的看到权力制约权力是有局限性的,要把以前的制约权力与广泛的社会监督相结合才是比较有效的一条路。(11: 02) <br/> <br/>和讯网:我想更多的要建立一种法制社会,因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们以前也一直强调要建立法制社会,但是现在并不是很乐观。从一些案例来看,有些方面甚至比以前还退步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好像很普遍,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法制的建立?(11: 02) <br/> <br/>迟福林:立法和司法的发展一定要看到,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尤其体制机制的缺陷、由于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一些新的矛盾问题,致使我们在立法、执法上面对相当大的挑战。过去我们讲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人,但是不可忽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要存在基本线,政府的利益、部门的利益难免会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冲突。(11: 02) <br/> <br/>迟福林:所以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必须依法治国,从具体来说我们的体制机制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行政体制改革上要做好。像中央已经提出执行、决策、监督要分开,但是如何分开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做法,所以这个方面应该说改革的空间还相当大的。(11: 02) <br/> <br/>和讯网:我觉得现在每个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我看到一些不好的案例时候我就想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如果发生了我是不是就自认倒霉,现在每个人都关心这个问题了。(11: 02) <br/> <br/>迟福林:社会发展到今天个人自身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基本性的问题了。我们现在讲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切实实现和保障农民的自身发展权益。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有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自身发展权益的制度保障和实际的发展成都问题。(11: 03) <br/> <br/>和讯网:改革进展到今天要继续进展下去的话,肯定会损害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是现在恰恰是这些既得利益者才能推动改革,因此有句话说改革的推动者就是改革最大的阻力,因此现在的改革就非常艰难。现在还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借改革之名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如何能打破这种僵局?(11: 03) <br/> <br/>迟福林:应当注意这样一种现象,但是整体的进展还是往前走的。现在比如说农民工,谁来推动农民工的改革?农民工现在是各方都在研究,也就是说推动改革的力量一定要看到还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我想在这个层面下最近一两年、两三年在农民工改革相关问题上会有很大进展。比如说很快会把农民工纳入公共保障体系,就是说推动改革的主体是社会、老百姓,这个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我想要特别重视这个,而且从最高决策来看是时间注重民意。(11: 03) <br/> <br/>迟福林:第二、我们在改革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改变利益分配,特别是政府自身利益和某些特殊利益集团。就是现在这件事我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并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对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太悲观,而且大家都在想办法推动这件事情。第三、现在整个的立法都是往前推的,现在我们一定要把这样一些事情提到法律层面上。第四、现在的社会监督比过去要好得多,就是未来的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是大势所趋。(11: 03) <br/> <br/>迟福林:所以从这几个层面来说我们不能对改革太悲观,我想改革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层面下我们的改革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今天这样一个现实又需要加快改革,最近几天我们正在完成一个报告,就是对中国下一段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就是我们大家要从多方面逐步的形成一些改革的基本共识,完全共识很困难,但是基本共识是要形成的。(11: 04) <br/> <br/>和讯网:改革初期中国社会是有基本共识的,但是现在这种共识打破了,我们现在是要再寻找一种共识。(11: 04) <br/> <br/>迟福林:要寻找完全的共识很困难,但是基本的共识是要有的。而且我们现在看改革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比照前30年更为关键、更为重要,更有某种程度绝对性的影响,这些方面应该要得到共识。中国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否定改革,而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尤其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更要推进改革。(11: 04) <br/> <br/>和讯网:您刚才说几个具体意见,能跟我们说一下吗?(11: 41) <br/> <br/>迟福林:现在,我们正在做关于2008年的改革评估报告,题目是危机挑战改革,主要涉及四个大的问题:一是推进一揽子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全面转型;二是以积极的社会变革化解经济压力;三是实施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四是危机中的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这个报告不久就会公开出版,希望大家届时参与讨论。(11: 41) <br/> <br/>和讯网: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访谈到此结束,谢谢迟老师!(11: 4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