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区工商联(商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p>一、目前现状 <br style="FONT-FAMILY: "/> 巴州区工商联现有会长1人,副会长9人,常委17人,执委45人,会员2194人,建有恩阳、渔溪、花丛、曾口、化成、雪山、三江等7个基层商会和城区糖酒副食同业公会,涉及13个行业,从业人员近4万人。近年来,区工商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的职能作用,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教育引导、帮助服务、参政议政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构建和谐巴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3年被巴中市委评为“巴中十年创辉煌红旗单位”,连续三年被省、市工商联表彰为先进单位。 <br style="FONT-FAMILY: "/> 二、主要问题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一)实力不强,基础薄弱。</strong>截止2OO6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仅21家,占非公企业总数的5%,其中产值上亿元的2家,5000万元以上的仅6家。工业基础薄弱,占GDP的比重仅8.1%。普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中度不高、企业改制难度大、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难以做大等问题。全区个体工商户共48000户。非公企业及人士加入商会组织的热情不高,更不愿参加有关活动。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二)管理体制不顺,职能难以发挥。</strong>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职能部门较多,就民营经济而言,联系、服务和管理的部门除工商联外,还有民营办、中小企业局、工商局、发改委、经委、招商局等,其职能与工商联的职能不乏有重复或雷同之处,如“为会员提供信息和科技、管理、法律、会计、审计、融资、咨询等服务”,“组织会员举办和参加各种对内对外展销会、交易会,帮助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等,客观上形成了多头管理。某些部门因利益驱动,有利的就争着管,没利的推诿不管。例如收取管理费、各种检查培训、资格认证、政治推荐、宣传表彰等各个部门都愿管,而维权、提供信息、协调关系、教育引导、解决困难等都不很乐意管,从而造成了“都在管、都管不了、都管不好”的尴尬局面,致使工商联难以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三)行业协会挤占工商联活动空间。</strong>据统计,全区共有各种经济类行业协会近40个。协会之所以挤占工商联活动空间,是因为协会与主管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是这些协会大多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组建起来的,工作人员也来自主管部门,协会名义上实行机构分离,但在实际工作中,协会变相为主管部门的内部机构,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这就使协会在营运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二是协会借助部门职能、影响力谋取利益,如会费收取,报刊发行等,在协会获利的同时,也推动了职能部门工作目标的完成,客观上导致协会与部门的共利性。在这种利益格局下,部门只会给协会撑腰,不会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同时,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主生负面影响,认为行业协会就是商会,加入协会也就加入商会,从而挤占了工商联活动空间。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四)工商联自身建设问题突出。</strong>一缺人才。机关在职干部6 人,大专以上文化4人,占66.6%,高中2人,占33.4%;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45.5岁;现有人员中懂经济管理的少,能开拓创新的更少;机关干部交流少,领导班子只在换届时才调整,20年来没有一名副职或一般干部被交流或提拔。二缺经费。工商联年平办公经费仅1.7万元,由于无收费项目、无经济实体,经费十分紧张,严重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因历史原因负债11万多元。三缺办公场地。目前工商联机关在旧城改造时的一套还房住宅中办公,无现代办公设施,更无工作用车,办公条件十分落后。四缺凝聚力。一是工商联每年很少组织会员集中政治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不够;二是对会员的信息服务、维权服务不够;三是反映会员需求、呼声不够;四是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不够。“有名无实”的问题十分突出。 <br style="FONT-FAMILY: "/> 三、对策与建议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br style="FONT-FAMILY: "/></strong> 1991年,中央15号文件明确了“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3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方面的助手作用”,第一次把工商联的地位作用写进政府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工商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工商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强化保障,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独特作用。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二)理顺体制,明确定位</strong> <br style="FONT-FAMILY: "/>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针对多头管理非公经济的情况,把服务维权、沟通协商、联谊交流、行业自律、教育引导、参政议政、政治安排等方面作为工商联专门职能,不与部门雷同或重复。同时,要规范行业协会的管理。行业协会必须与主管部门彻底脱离隶属关系和经济联系。充分尊重、支持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按照《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发展经济类协会作为团体会员自愿参加工商联,或由协会推荐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企业和个人直接参加工商联。特别优秀的经济类协会非党主要负责人可经协商、选举担任区工商联负责人。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三)创新机制,履行职能 <br style="FONT-FAMILY: "/></strong> 1、创新教育引导机制,发挥工商联(商会)在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一是定期组织非公经济人士集中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二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三是开展“双思”教育,引导非公企业、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等公益活动;四是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五是帮助非公经济企业建立党的组织,把符合条件的非公代表人士吸收到党内来。 <br style="FONT-FAMILY: "/> 2、创新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工商联(商会)在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每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由党政领导和非公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搭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平台。工商联及时主动向政府反映问题、请示工作。工商联会长原则上进入同级政协领导班子;工商联党组书记由同级统战部副部长兼任,并任同级人大或政协常委;由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商会会长,增强商会的吸引力、凝聚力;乡镇统战委员兼任基层商会秘书长;把有影响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选为乡镇人大代表。工商联界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原则上由工商联归口推荐,并充分尊重其推荐意见。引导工商联界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 <br style="FONT-FAMILY: "/> 3、创新服务机制,发挥工商联(商会)在政府管理非公经济中的助手作用。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涉及人才招聘、信息、科技、法律、审计、维权、培训、招商、协调关系等项工作,工商联和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配合,整合力量。二是创新服务载体。利用现代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供信息服务,降低会员信息成本。利用知名院校、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作基地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非公经济人士素质。举办“创业论坛”,邀请成功企业家开展励志教育,讲授创业经验。成立“企业家沙龙”,组织联谊交流,开展文体活动。三是建立维权、自律机制。工商联与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雇主一道组建多方协调机制,共同调处劳动争议,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调价格、调解经济纠纷、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不正当竞争,从而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强化调查研究。围绕自主创新、“走出去”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软环境等重大课题深入调研,为党委政府提供建设性意见,参与制定相关政策。 <br style="FONT-FAMILY: "/> <strong>(四)营造环境,强化保障。</strong>一是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把懂市场经济、懂生产经营管理、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工商联;通过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等方式分批轮训工商联干部,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实行轮岗交流、竞争上岗机制,激发干部活力和激情;工商联机关干部非领导职务晋升要适当予以照顾。二是优先解决工作经费。按照《中共巴中市委关于切实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精神,把工商联的考察调研、干部培训等专项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通过司法程序追收机关债权;按《章程》规定,在会员中收取适当的会费。三是积极妥善解决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方便其正常开展工作。四是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和目标管理,促进机关高效、有序运转。</p>
页:
[1]